第八篇 人脈有陷阱——人脈禁區千萬勿涉入2(1 / 3)

第八篇 人脈有陷阱——人脈禁區千萬勿涉入2

保持人格獨立,風吹草動都不動

一個人一定要有自己獨立的人格、獨立的處世原則,不能風吹草動你也動。遇到誘惑時,要保持相當的理智。別人無緣無故便對你大獻殷勤,天下哪會掉下不要錢的餡餅?這裏麵恐怕隱藏著不可告人的陰謀。

所以,時刻要保持你的警惕!沒有誰能超越人性的局限。殺人犯也怕被殺,權威隻是一種地位帶來的表麵力量而已。人應該是有鋒芒的,雖然不必像刺蝟那樣全副武裝,渾身帶刺,至少也要讓那些凶猛的動物們感到無從下口,得不償失,有自己地位的肯定、自己原則的認可。

不敢進行第一次拒絕,就不會有第二次拒絕的發生,因為你永遠不知道反抗勝利的滋味有多麼好。而有了第一次拒絕,嚐到了其中的美妙,你自然就有動力去進行更多次的拒絕。久而久之,你就會修正你的心理模式和社會交往方式,變成讓人尊敬的人。

人總是希望自己能夠被眾人擁護愛戴,但我們希望被尊崇的是品德而非權勢,如果以“地頭蛇”的頭銜而自以為是,那樣別人不是敬你而是怕你,敬你隻是虛偽的表麵上的奉迎。

假如周圍的人為了討好你,故意奉承地稱呼你“老板”或“老師”,而你一旦習慣了奉承諂媚的話語,便不懂得什麼叫做上進心,甚至於以為自己真的是有才能的人。而自己的行為、思想,便受這種錯誤的影響,逐漸走向虛偽的路途,乃至於步入“悖德狂”類型者的後塵。

為了別人虛偽的恭維而使自己墜入無法走出的泥潭,染一身臭氣,是不值得的!

麵對小人的“馬屁”,一定要冷靜,對他們要冷眼相看。小人的招數總是深不可測,要想出奇製勝,就必須為自己做主,對自己負責,做個正氣凜然的人吧!

打不過就躲,對小人敬而遠之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在生活、工作中千萬不能忽視小人的存在,他們就像埋在交際場上的地雷,殺傷力非一般所想。一旦踩上,你說不定粉身碎骨,一切夢想成為泡影,還談什麼宏圖大誌。所以,你要小心翼翼地邁過雷區。

防人之心不可無,要時刻謹防那些奸詐之人、頑固之人、虛榮之人,以及其他各種各樣的小人。這類人實在太多,最明智的做法是一概敬而遠之。每天以明慎為鏡審視自己,就能防避小人的襲擊。

人要有先見之明,不要讓一些汙濁混沌的意外來影響自己的名聲。以謹慎之心武裝自己,根本不怕受到愚蠢行為的騷擾。人際關係的道路上處處充滿了荊棘坎坷,一不小心就可能使自己身敗名裂。最好的解決方式,打不過就躲,在躲避的時候,要顯得心胸寬廣並且彬彬有禮,這是擺脫困境的最佳途徑。

宋代有個人被破格提升為中書令,一些人不服氣,以為他並沒有什麼功績,卻得到朝廷如此重任。於是,就在背後詆毀,散布說:“××表麵上看像個正人君子,其實他私下和他弟妹私通,簡直禽獸不如。這種人,還有什麼道德良心可言,真是罪該天誅地滅。”

俗話說:“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裏。”關於這個人生活作風不端、道德品質惡劣的謠言成為朝臣們議論的焦點。最後,謠言也傳到他自己耳朵裏。

事實上,這個人並沒有弟弟,根本不可能和什麼弟妹私通。但是,這個人沒有站出來,在大庭廣眾之下辟謠。因為,那樣聽到他辟謠的人畢竟是少數;再者,如果造謠者造謠沒有成功,他一定不會甘心,還會想出更損的招數整你。事實如此,而他也隻是自言自語對自己說了句:“我哪來的弟弟?我還真希望有個弟弟。”

麵對別人的造謠時,有時緘默不語也是一種很好的躲避方法。一方麵,它使那些編造“小報告”、背後說人壞話的人提心吊膽,不知道自己所講、所說的話觸怒了聽讒者的哪根神經,使其對自己的言語置之不理,從而也就不敢再繼續隨意講別人的壞話,或是在背後挑剔他人的毛病。另一方麵,它也使得很多忠識之士的人從聽讒者的行動中,看到其能夠容人的博大胸懷,進而欽佩之。當然,那些“小報告”和背後的閑言碎語自然也就發揮不了挑撥關係的作用,而煙消雲散。

如何抵禦小人呢?

1.做好自我隱藏

也就是讓人摸不清你的底細,實際上的做法便是不隨便露出個性上的弱點,不輕易顯露你的欲望和企圖,不露鋒芒,不得罪人,勿太直率……別人摸不清你的底細,自然不會隨便小看你、陷害你,因為你沒有縫讓他們鑽。兩軍對仗,虛實被窺破,就會給對方可乘之機,“防人”亦是如此。

2.小心說話

說些可以公開的話就可以了。如果談了別人的隱私,談了某人的不是,或是發了某些牢騷不平,這些話就絕對會變成別人利用你、攻擊你的工具。

辦公室裏,同事之間通常隻是隔著一扇小小的“屏風”,再加上工作的單調,聊天也成了大家熬時間的選擇了。但是有些人說到興起之時,口不擇言,不管什麼都像竹筒倒豆子那樣一點不剩地倒出來,往往一句話脫了口就後悔莫及了。然而,說出來的話就像潑出去的水,是無法收回的。現實很殘酷,職場是個殘酷的競技場,每個人都可能成為你的對手,就算是合作很好的朋友也可能突然反過臉來攻擊你,如果你的心裏話多次向他暴露,使他知道得多,他就越容易擊中你。有一點要切記的是,不管是好事,還是壞事,都要小心說話,該說的就說,不該說的就不說了。

3.不要欠小人的人情

小人是最斤斤計較利益得失的,他們的算盤打得精細無比。你若欠了他們的人情,這筆債他遲早要討還的。如果在你忙得不可開交時,小人主動提出要幫你接洽一個客戶,你可不要隨便就上當。要知道,一旦生意談成了,小人會以你的貴人和恩人自居,以後他碰到什麼棘手的事找你作替罪羊,你若不答應,會被他說成忘恩負義,甚至將你的客戶挖走。

4.小心失勢的小人

小人被老板批評了,被炒了魷魚,遇到這等大快人心之事,你斷不能將高興之情溢於言表。在失利時,小人的心理是最陰暗的,如果令他和你結了怨,懷恨在心,你今後的路就危險了。這種時刻,最好對小人稍微熱情一點,虛虛實實,讓他感覺到你是個不勢力的好人。

5.阻卻來敵

兵不厭詐,爭權奪利時人心也不免使詐,因此對他人的動作也要有冷靜客觀的判斷,凡異常的動作都有異常的意圖,把這動作和自己所處的環境一並思考,便可以發現事件隱藏的奇巧。

不過話雖這麼說,人們因無法擺脫個性上的弱點和偏執而防不了人,何況“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因此隻有盡量小心了。不過,若為了保護自己而把自己搞得神秘兮兮,失去朋友,那就適得其反了,反而會成為人們排擠的目標。但無論如何,“防人”還是必要的。

時刻保持警惕,人脈誤區要不得

實話實說要不得

從前,有一個憨厚老實的人,什麼事情他都照實說,所以他不管到哪兒,總是被人趕走。他變得窮困潦倒,簡直無處棲身。最後,他來到一座修道院,指望自己能被收容。修道院長見過他,問明了原因以後,自覺“熱愛真理,並且尊重那些說實話的人”。於是,把他留在修道院裏安頓下來。

修道院裏有幾頭已經不頂用的牛,修道院長想把它們賣掉,可是他不敢派手下的人到集市去,怕他們把賣牛的錢私藏。於是,他就叫這個誠實人把兩頭老母牛和一頭小牛牽到集市上去賣。誠實人在買主麵前隻講實話:“尾巴斷了的這頭母牛很懶,喜歡躺在稀泥裏。有一次,長工們想把它從泥裏拽起來,一用勁,拽斷了尾巴;這頭禿牛特別倔,一步路也不想走,他們就抽它,因為抽得太多,毛都禿了;這頭牛呢,是又老又瘸。”“如果幹得了活兒,修道院長幹嗎要把它們賣掉啊?”結果買主們聽了這些話就走了。這些話在集市上一傳開,誰也不來買這些牛了。於是,誠實人到晚上又把它們趕回了修道院。聽完誠實的人講述集市上發生的事,修道院長怒氣衝衝對他說:“朋友,那些把你趕走的人是對的。不應該留你這樣的人!我雖然喜歡實話,可是,我卻不喜歡那些跟我的腰包作對的實話!所以,老兄,你滾得遠遠的吧!你愛上哪兒就上哪兒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