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篇 人脈有陷阱——人脈禁區千萬勿涉入2(2 / 3)

就這樣,誠實人從修道院裏被趕出來了。

這個人沒有人會說他不誠實,可是沒有一個人會說他不“傻”,他簡直是老實過頭了,這樣的實話實說不壞事才怪,更不用說交朋友了,朋友也會被他嚇跑的。

所以,我們要明白一點,真誠的核心和靈魂是利他人,也就是與人為善。如果對別人來說,“謊話”更合適、更容易接受,又不會傷害任何人的利益,我們不妨放棄對“完全誠實”的執著。但在任何時候,都絕不能為了個人利益而放棄誠實。那些經常為私利表現不誠實的人是不會獲得好下場的。

實話實說,不是有話就說;實話實說,也不能有話就藏,而是要說與藏結合,而且是建立在有利於大家的公共利益基礎上的,這樣的實話實說才能獲得別人的歡迎,這才能有個好的人緣。

聰明人知道,人無論處在何種地位,也無論是在哪種情況下,都喜歡聽好話,喜歡受到別人的讚美。的確,能力有大有小,畢竟是盡了自己的一份力量,當然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他人和社會的認同,這也是人之常情。會為人處世的人,此時必然避其鋒芒,即使覺得他幹得不好,也不會直接對其說出來。那些憨厚老實的人,此時也許要實話實說,這就讓人覺得你太過沒有頭腦。有鋒芒也有魄力,在特定的場合顯示一下自己的鋒芒,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如果過火,不僅會刺傷別人,也會損傷自己。

實話實說,一定要說到點子上,讓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

單槍匹馬要不得

中國台灣作家柏楊曾說過:“一個中國人是條龍,三個中國人是條蟲。”這話越傳越廣。不管它是否完全符合現實,但的確反映了我們中國人合作精神的缺陷:遇事喜歡單打獨鬥,單槍匹馬行天下。我們對於“吃自己的飯,流自己的汗”的氣概很是欣賞,男子漢大丈夫本就應自立於天地之間。“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誰沒有私心,誰沒有欲望,人生一世,誰不渴望成為好漢,轟轟烈烈的幹一場,然後讓世人都知道?誰不希望像劉備一樣揚名四海,名載史冊?於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達到自己的目的,就不擇手段,單槍匹馬上陣,生怕別人搶了自己的功,把自己淹沒。但到頭來什麼也占不著,還把自己的精力全消耗完了。

在非洲叢林中,號稱叢林之王的獅子往往長期處於饑餓之中,是什麼原因呢?答案就是獅子捕獵的時候都是獨來獨往。而叢林裏另一種食肉動物——鬣狗,則是成群活動,大的鬣狗群有數百隻,小的也有幾十隻,它們很少自己獵食,而是等獅子把獵物殺死以後,從這個叢林之王嘴裏搶食!

雖然單個鬣狗對於強大的獅子來說根本不值一提,可是成群的鬣狗團結起來卻讓這個叢林之王卻步——爭奪的結果,往往是獅子在旁邊看鬣狗分享自己辛苦狩獵的成果,等到鬣狗吃完了揀一些殘羹冷炙聊以果腹。

人脈圈中有這麼一種人,他們像獅子一樣,能力超群,才華橫溢,自以為比任何人都強,連走路的時候眼睛都往上看。他們藐視人生規則,不把朋友的忠告當回事,甚至連上司的意見也置若罔聞,在以團隊合作為主的人群裏,他們幾乎找不到一個可以合作的朋友。

獨木難成林,再優秀的人,如果不能與團隊合作,也難取得成功。在企業中,我們不難發現那種很有才華,但喜歡吃獨食的人。這樣的人讓企業的管理者非常苦惱。

一位總經理提到自己當年在某大公司做策劃部主任,遇到了一個非常沒有團隊意識的員工時說:“我的部門裏有這樣的一個年輕人,明明極為聰明,他的策劃案創意非常有新意,點子也非常多,但是當公司開策劃會的時候,他從來不主動發言,你問到他頭上,他也不一次把所有想法都說出來。可你要求他自己出策劃案時,那些火花、創意,又讓你不得不承認他做得漂亮。他總是自以為是,而且公開宣稱我自己的創意為什麼要給別人?我幾次跟他談過,一個部門的成就是大家一起締造的,在一個集體裏沒有與自己無關的事。可他說,不是我分內的事我為什麼要替別人操心?唉,人是聰明人,就是沒有團隊意識。”

這樣的人個人意識特別濃。

與團隊意識相對立的就是個人英雄主義,一味地追求個人卓越而忽視或無視團隊的成敗。但是創意隻有在碰撞中才會產生耀眼的火花,個人意識太強的人不會與別人產生碰撞,也不會有團隊的創意。因此,盡管他很聰明,但他的優秀就長遠來看也隻是曇花一現的。因為一根筷子很容易被折斷,十根筷子則不容易被折斷。

單槍匹馬在任何工作中都不可能出彩。

美國航天工業巨子休斯公司的副總裁艾登·科林斯曾經評價史蒂夫說:“我們就像小雜貨店的店主,一年到頭拚命幹,才攢那麼一點財富。而他幾乎在一夜之間就趕上了。”

史蒂夫22歲就開始創業,從一清二白打天下,到擁有2億多美元的財富,他僅僅用了4年時間。不能不說史蒂夫是一個創業天才。然而,史蒂夫卻因為從來都獨來獨往,拒絕與人團結合作而吃盡了苦頭。

他驕傲、粗暴,瞧不起手下的員工,像一個國王高高在上,他手下的員工都像躲避瘟疫一樣躲避他,很多員工都不敢和他同乘一部電梯。因為他們害怕還沒有出電梯就已經被史蒂夫炒了魷魚。就連他親自聘請的高級主管——優秀的經理人,原百事可樂公司飲料部總經理斯卡利都公然宣稱:“蘋果公司如果有史蒂夫在,我就無法執行任務。”

對於二人水火不容的形式,董事會必須在他們之間決定取舍。當然,他們選擇的是善於團結員工、和員工擰成繩的斯卡利,而史蒂夫則被解除了全部的領導權,隻保留董事長一職。

對於蘋果公司而言,史蒂夫確實是立下了汗馬功勞,是一個才華橫溢的人才,如果他能和手下員工們團結一心,相信蘋果公司是戰無不勝的。可是他卻選擇了孤立獨行,這樣他就成了公司發展的阻力,才華越大,對公司的負麵影響就越大。所以,即使是史蒂夫這樣的出類拔萃的老員工,如果沒有團隊精神,公司也隻好忍痛舍棄。

隨著企業規模的日益龐大,企業內部分工也越來越細,任何人,不管他有多麼優秀,僅僅靠個體的力量來發展整個企業是不可能的。所以,現在世界上各大優秀企業,包括世界500強這樣的頂級企業,都在強調職工要具有良好的團隊精神。

一滴水,隻有溶入大海,才永遠不會枯竭;一個員工,隻有充分地融入整個企業、整個市場的大環境當中,他的能力才能充分地發揮,才能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

協作才能發展,協作才能勝利,這已經成為今天很多企業領導者的共識。合作產生的力量不是簡單的加權,團隊的力量遠遠大於一個優秀人才的力量,協作的力量要大於每一個人力量的總和。

拿破侖帶領法國軍隊進攻馬木留克城的時候,一向所向披靡的法國軍隊遭到了頑強的抵抗。原來馬木留克兵都很高大,一個法國士兵根本打不過一個馬木留克士兵。後來法國人發現,兩個法國士兵就可以打過兩個馬木留克兵,而一群法國士兵就可以勝過一群馬木留克兵。原來,馬木留克兵雖然高大強悍,卻不重視合作,作戰時都隻顧自己打,同伴之間缺少接應。於是,法國士兵調整戰術,避免跟他們單打獨鬥,靠著相互協作,最終擊敗了馬木留克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