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淺談對家譜文獻著錄的認識(1 / 2)

淺談對家譜文獻著錄的認識

文化長廊

作者:趙楠

摘 要:家譜文獻由於自身的特殊性,著錄時要比一般古籍更為不易,所以著錄時更應引起關注,加強認識。文章將從著錄時應注意的題名、著者、版本及存卷方麵進行闡述。

關鍵詞:家譜;著錄;版本

[中圖分類號]:G256[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4)-14--01

家譜,是一種以表譜形式記載一個以血緣關係為主體的家族世係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跡的特殊圖書形態。[1]這類文獻為人們研究社會學、民俗學、宗教史、人口學、遷移史等方麵的內容提供了大量可靠的資料。家譜自宋代以來大多為私修,隨著社會的發展,這類資料通常收藏於各地的圖書館,文物館等處,不便人們研究查閱。近年來,在家譜的整理方麵,編製了各種的專門目錄,為我們查檢提供了便捷。因此,家譜的編目與著錄顯得十分必要。又由於家譜著錄有其特殊性與複雜性,所以在著錄時一些問題應引起關注,下文將圍繞這些問題展開論述。

家譜著錄和其他類古籍的著錄相比,其中的題名項、著者項,版本項更為重要,易產生問題,因而要在反複思考後進行。通行的著錄條例隻是一般的原則,當我們遇到特殊問題時,要結合條例,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一、題名問題

題名項的著錄,按照一般的古籍著錄原則的規定,要以正文卷首卷端、正文各卷卷端及各卷卷末、目次、凡例、封麵、版心為依據來著錄。但是對於家譜題名的著錄我們應當多方麵考慮,針對遇到的問題靈活著錄。還要以能準確而全麵反映為原則,不要怕其繁複。如對一何氏家譜題名的著錄,卷端名稱為《四修何氏宗譜》,書簽名與版心名都為《青山何氏宗譜》,序名為《桐城青山何氏族譜》,所以為了全麵反映應當著錄為《桐城青山四修何氏宗譜四十九卷》。再如民國十七年的一李氏家譜,卷端版心和書名頁均為《李氏族譜》,書簽名為《興化李氏族譜》,所以因著錄為《興化李氏族譜四卷》。

家譜的題名著錄與一般古籍相比,其特殊的一麵在於題名項還應當著錄譜籍。家譜的譜籍,書名頁或書簽名直接有的應據實著錄,沒有的需要通過仔細翻閱內容來確定,可以通過閱讀序跋查找,序跋中一般會對家族的遷移,或家譜的纂修有較為詳細的記載。如清光緒十六年的三橋李氏宗譜,通過仔細閱讀序我們會發現這樣的信息有人從“鄞縣塘鄉三十都西庫卜居三橋,手界鄉十八都之東”,當時的鄞縣屬今天的浙江省,所以完整著錄應為《[浙江鄞縣]三橋李氏宗譜二十卷首一卷末一卷》。

二、著者問題

家譜的著者是指主要纂修人,有的家譜中有一項內容便是修譜姓氏,它包括領銜、編纂人姓名以及捐獻經費人姓名,從中我們容易找到主修者,倡修者姓名。但是有時沒有這項內容就應當從原譜中查找,序中通常包括纂修過程,我們通過翻閱便可知道。家譜的纂修者一般多為自己家族中有威望的人。但是明清及民國的一些家譜有時會出現請有名望或知識的人為其纂修,如民國十九年的《三橋李氏宗譜二十卷首一卷》就是蔡芝卿纂修的,蔡芝卿便是當時的一位國文教師。著者項有時會幫助我們辨別同一題名的家譜是否是同一種。一些抄本或稿本,有的內容極為簡單隻是記載世係,對於這種情況住著的判定我們要翻閱世係看它記事止於何時,是否可以發現著者,不可隨意著錄為佚名纂。所以它的著錄也不可盲目,須認真對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