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軍在左翼以同樣的氣勢向默倫至蒙特羅一線推進。21日,第5師粉碎了德軍在埃索訥河的防線,次日推進至楓丹白露,23日抵達塞納河畔的蒙特羅,並占領了渡口,與此同時,第7裝甲師的裝甲洪流也在向默倫湧去。
至25日,第3集團軍已在巴黎以南塞納河的上遊和特魯瓦河段上占據了四個橋頭陣地。
這時候,德國人意識到自己再一次麵臨被圍殲的危險。整個8月下旬,他們拚命向東撤退。由於第3集團軍早已占領了塞納河上的大部分渡口,德軍重武器、車輛的撤退嚴重受阻,結果在奎恩的南麵和西南麵兩個河道大轉彎處,擠滿了急著過河的德軍和各種車輛,盟軍空軍乘機出動,對這兩個地區進行了大規模的空襲,給德軍造成了滅頂之災,擊毀坦克二百餘輛,其他各式軍車近4000輛。要不是友鄰部隊動作稍慢,使奎恩的缺口未完全封閉,是役幾乎要將德軍主力完全吃掉。最後,約有近3萬的德軍再次逃脫覆滅的命運。
在巴頓痛擊塞納河畔德軍的同時,已從第3集團軍劃撥給第1集團軍的法第2裝甲師,在勒克萊爾將軍的率領下,八麵威風地開進了巴黎,隨即被湮沒在歡迎的人群、鮮花、彩帶和氣球的海洋之中。這一天,巴黎全城狂歡。
巴頓是以酸溜溜的心情關注著這一切的,不過他很快就變得愉快起來,第2裝甲師進入巴黎後,逢人便說他們屬於第3集團軍,而不屬於第1集團軍。巴頓的自尊心得到了極大的滿足。
巴黎的解放,標誌著“霸王”戰役正式結束。1944年8月的曆史,記載的是巴頓和第3集團軍這樣輝煌的戰績:他們向前推進了500英裏,解放了近4.8萬平方公裏土地,斃傷俘德軍10萬餘人,摧毀、繳獲坦克500輛,火炮200門,而他們自己僅付出1.6萬人傷亡的代價。
令人難以置信的戰績,奠定了巴頓無可爭辯的戰神地位。此刻,這位戰神沒有沾沾自喜,他盯著作戰地圖,把目光越過塞納河,指向遠方的德國心髒地區,在他心中,一個更加偉大的進軍宏圖正在醞釀之中。
三、阿登戰役
阿登山區是霍奇斯的第1集團軍與巴頓第3集團軍的按合部,大約有80英裏寬,但隻有米德爾頓缺編的第8軍把守,兵力十分單薄。但是,盟軍最高司令部並未意識到這裏潛藏著巨大的危機,反而認為這裏戰事不多,把它開辟為新兵訓練的場所。艾森豪威爾從來沒有認識到德軍會在這裏發動大規模攻勢,他在給馬歇爾的信中指出:德軍在阿登山區的兵力有限,而且時值冬季,進攻將會給德軍的補給造成巨大困難,如果德軍選擇在這裏進攻,那將是一個極大的錯誤。對此,布萊德雷持讚同的看法,他甚至歡迎德國人從這裏進攻,認為這將會為盟提供殲滅德軍的良機。
12月16日淩晨,夜黑風高,迷霧重重,大地一片沉寂。德軍13個步兵團和10個裝甲師秘密進入進攻出發地。5時30分,2000門大炮一齊向第8軍陣地猛烈轟擊,大地在顫抖,火光把夜空映照得通明。緊接著,德國地麵部隊發起大規模進攻,步兵跟隨在裝甲車後麵,潮水般向美軍陣地湧來。麵對茫茫迷霧,從睡夢中驚醒的美軍全然不知進攻敵人的情況,空軍和炮兵也無法提供有效的支援,美軍立即陣腳大亂。德軍的進攻達成了突然性。
當天下午,布萊德雷得到了德軍發動進攻的報告。他的第一個反應是先把這件事擱置起來,暫不理會。因為他判定,德軍對阿登山區發動的是有限的攻擊,其目的是迫使巴頓推遲對“西牆”的進攻,回援阿登山區。到了晚上,前線吃緊,告急的電報紛至遝來,布萊德雷才如夢初醒:敵人發動了全麵進攻!彼德爾·史密斯將軍不無譏諷地對他說:“你不是希望德軍反攻嗎?你所希望的事情終於發生了。”
次日,布萊德雷召集巴頓及其參謀人員到他的司令部,舉行緊急軍事會議。他向巴頓一行通報了戰況,並展示了從空中拍攝的戰場形勢照片,照片顯示:德軍已在阿登山區突破了一個巨大的缺口,德第5裝甲集團軍正在蜂擁而入,形勢萬分危急。布萊德雷的戰略意圖是:第1集團軍在北部堅守,巴頓的南路部隊停止在薩爾地區的攻勢,調3個師火速馳援阿登山區。布萊德雷介紹完情況後,猶豫地把目光轉向巴頓,征詢他的意見。布萊德雷知道,巴頓此時正在薩爾地區大踏步推進,即將取得重大戰果。他擔心,巴頓會因為撤銷薩爾戰役而大鬧情緒。
其實,巴頓雖然視軍事榮譽如生命,但他是一個明事理、顧大局的軍人,當他明白了形勢的緊迫性和改變戰略的必要性之後,立即表示無保留地支持布萊德雷的決策,並馬上采取了相應的行動。
為了說服手下的參謀人員,巴頓特地召集了一次第3集團軍全體參謀人員的會議,做了重要指示。他首先強調了阿登戰役的重要意義,並告誡大家“切莫驚慌”,以免“在部隊中引起不必要的不安情緒”。而後,他以不容置疑的口氣要求大家:“我們的工作計劃已經改變了!我們很快就要投入戰鬥,但那是在另一個戰場上!我們必須高速行軍!我們素來以行動神速而自豪,但這一次我們的行軍速度要比以往任何時候更快。我毫不懷疑,我們一定會達到對我們的一切要求。我們要一如既往,繼續消滅德軍,不論這些狗娘養的在哪裏冒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