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二戰後期(2)(1 / 2)

屋漏偏逢連夜雨。7月1日清晨,他的腳莫明其妙地被一塊防空簾砸傷。接著,房東的兒媳又被他部隊的卡車撞死。最後,又有傳言說,第3集團軍在月底前乃至8月份都不會投入戰鬥。這個傳聞令巴頓非常煩躁不安,他說:“我有一種可怕的感覺,在我投入進攻以前,戰鬥就會結束,時間的拖延對我非常不利。”為了使自己進入正常的精神狀態,他開始在流動指揮車中睡覺,並經常挎著槍,擺出一副臨戰姿態。

一些天來,他一直通過一幅普通的法國遊覽地圖關注著戰鬥的進展。他認為,他所看到的跡象表明,戰役正陷入僵局。美軍的進展十分遲緩,而英軍也在卡昂地區踏步不前。對於蒙哥馬利和布萊德雷為打破這種僵局所做的努力,巴頓則更為吃驚。6月30日,蒙哥馬利發布指令,命令美第1集團軍向南推進,用布萊德雷的話說叫“從芳草如茵的諾曼底牧場迅速推進到塞納河沉睡的兩岸”,而英第2集團軍則繼續留在“波狀起伏不定的平原”卡昂,把德軍主力吸引過來。

從理論上講,蒙哥馬利和布萊德雷的計劃沒有什麼毛病。但問題是,第1集團軍所要通過的地區非同尋常,對這一帶的地形,巴頓太熟悉了。1913年,他曾同妻子比阿特麗斯勘察過那兒的每一寸土地。比阿特麗斯曾將這次勘察稱為他們的第二次蜜月。1917年,巴頓在訓練坦克部隊時,又一次勘察了該地。那兒溪流沼澤密布,河流溝渠縱橫,雜草灌木叢生。戰爭時期,這一切都是令人生畏的。盡管這一地區德國守軍較弱,但僅這些天然屏障便足以抵上幾個精銳師的兵力。巴頓認為派遣部隊通過這一地區簡直是瘋了。

艾森豪威爾對“霸王”戰役的進展落後於計劃,也非常不滿。這時候,他決定盡快起用美軍的頭號猛將巴頓,以打破現在的僵局。

前些日子,艾森豪威爾所以讓巴頓在英國按兵不動,是有他的考慮的:第一,巴頓在“霸王”戰役中的任務不是搶占灘頭陣地,而是向內陸擴張戰果;第二,繼續實施“堅韌”誘騙計劃,分散德國人的注意力。如今,巴頓發揮作用的時候到了。

7月2日晨,巴頓接到了讓他前往法國的通知。巴頓立刻趕往倫敦,料理完備項事務後,於7月6日飛往諾曼底。

巴頓像是一位腰纏萬貫的巨富前往法國旅遊一樣,投入了戰鬥。隨他一起參加這次戰鬥的,還有他的愛犬威利和《諾曼征服史》這本書。

在四架P一47戰鬥機的護航下,巴頓的C一47飛機破雲穿霧,很快降落在諾曼底海灘。32年前,巴頓參加完奧運會返回美國途中,第一次光臨此地,現在,為取得戰爭領域的這塊金牌,巴頓再次來到此地。

在布萊德雷的司令部裏,巴頓受到了熱情的接待。但巴頓感到,布萊德雷似乎沒有使用第3集團軍的意思。為此,他再次感到受了冷落,失望不已。

由於第3集團軍還在集結之中,布萊德雷又不讓巴頓參與製訂計劃,因此,巴頓在諾曼底仍然隻能坐在冷板凳上,心急火燎地關注著戰局的發展。

布萊德雷的攻勢隻取得了緩慢而吃力的進展,正像巴頓所預料的那樣,自然障礙增加了美軍進攻的難度,使他們隻能一寸一寸地挪進,擔負主要進攻任務的美第8軍經過12天的激烈戰鬥,隻推進了8英裏,便難以為繼,停止了進攻。

眼看著自己寄予厚望的攻勢遭到失敗,布萊德雷意識到他在科唐坦半島的中部地區打不下去了,決定取消這一攻勢,代之以一個更大膽、更堅定的計劃——“眼鏡蛇”作戰計劃。

根據這一計劃,布萊德雷要集中他的地麵力量,加上空中優勢,對德軍防線實施狹窄正麵突破。布萊德雷從上一次攻勢受挫中汲取了教訓,“眼鏡蛇”無論從構思,還是後來的實施上,都是卓越和高超的,“歐洲後來發生的大部分戰役是在它的基礎上發展過來的”,布萊德雷也因此為自己贏得了榮譽。

布萊德雷不會把巴頓丟下不管。他決定讓第3集團軍盡快投入戰鬥,他找來了正沮喪不已的巴頓。巴頓剛剛接到盟軍地麵指揮官蒙哥馬利的一項命令,該命令說,在盟軍到達阿弗朗什之前,第3集團軍不得投入戰鬥。布萊德雷可不管這些,他告訴巴頓:“不要擔心,喬治,我從未見過這份命令,我將盡快讓第3集團軍投入戰鬥。”

對於“眼鏡蛇”計劃,巴頓最初持一種懷疑態度。因為該計劃所要實現的戰役目標與上一次攻勢完全一樣——打開進入布列塔尼半島的大門。但是,當他仔細研究了這一計劃的內容之後,他對這個計劃熱心起來。

巴頓發現,這個計劃和他的想法如出一轍——強調使用裝甲部隊、沿公路網縱向進攻、通過狹窄走廊實施突破。他有理由相信,這個計劃是他的“一號作品”的翻版,或者至少受到它的啟發,隻是稍微審慎些。布萊德雷不是巴頓,他不可能像巴頓那樣走得那麼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