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二戰後期(1)(1 / 3)

一、“打耳光”事件

巴頓的命運真的很慘,在戰爭剛剛取得局部勝利之時,他便開始麵臨厄運,其起因便是所謂“打耳光”事件。當然,巴頓對此是負有責任的。

巴頓表麵上給人的感覺豪邁直爽,生性粗魯,有的時候甚至滿口髒話,還具有一副鐵石心腸,實際上與巴頓接觸久了便會發現,在公眾麵前的巴頓與私下裏的巴頓判若兩人。他善良敦厚,性格內向,很重情義,也很愛護士兵。

醫院是我們每個人都討厭的地方,巴頓也不例外。但在戰爭期間,每當他感到有必要振作自己的精神時,總是會去附近的醫院看看,看到傷員他就更加堅定自己的信念,士兵身上的創傷就是他們英勇作戰的標誌。而且他的到來對傷病員也是一個鼓舞,使他們產生鬥誌,增加信心。況且巴頓的領導和鼓動能力是一流的,他也自稱是美軍裏最會在別人後麵推一把的人。巴頓認為那些傷病員需要他去幫助減輕傷病的痛苦,增強意誌,盡快返回部隊參加戰鬥。

每次到醫院,他一一問候那裏的病人,用親切溫柔的語氣與傷病員攀談,慰問他們,並親手給他們別上紫心勳章。在每一個病房,他都要停下來發表一番演講,演講的內容從不重複,但每一次都同樣激動人心。演講後,不僅是士兵對前方充滿了希望,就連他自己也更加有信心做個好領導。

隻要戰爭,就有死亡,這是誰都沒有辦法阻止的事情。每當巴頓看到那些犧牲的將士們的屍體,他總是要竭力控製自己的情緒,以免掉下眼淚。在這種心理的驅使下,他常常責怪自己,把這些不幸的結果都攬在自己身上。他也常常感覺自己沒有負一點傷是一種犯罪。

戰場上有英雄,也有逃兵。英雄值得稱頌,逃兵當然要遭到唾棄。對於那些臨陣脫逃的膽小鬼,巴頓不僅沒有絲毫憐憫,反而感到強烈的痛恨。他認為,這是對那些光榮負傷和犧牲的將士的一種褻瀆,對這種人絕不能原諒和姑息。巴頓的這種情緒往往會發展到極端,以致失去控製。正因為他的這種脾氣才會發生一次打耳光事件,並由此給他帶來很多麻煩。

戰鬥仍然在激烈的進行著,巴頓索性把司令部挪到了緊靠第1師的塞拉米。他和士兵們混在一起。他發現第1師的情況非常糟糕,他們在兩次戰役中都首當其衝,現在變得感情衝動,甚至有些不聽指揮。他們對過去的戰績自命不凡,對眼前的逆境則悲觀失望。更使他氣憤的是現在前方戰事吃緊,人員傷亡大,又得不到補充,卻有越來越多的人因為懼怕打仗而躲在醫院裏泡病號。巴頓不能容忍這種事情的發生。坐在車上的巴頓想著前線發生的事情,情緒非常不好,就像一頭受到傷害的獅子,隨時準備撲出去。這時他發現了指示醫院方向的路標,便命令司機把車開到了醫院。

本來,這次偶然的探訪與往常沒有什麼不同——真誠的問候、深切的同情以及贈送紫心勳章等。可是巴頓的來訪使醫院的官兵非常緊張,巴頓對軍容風紀要求非常嚴格。他剛一接管第7集團軍,就像剛接管第2軍一樣,發布了一道命令,要求部隊隨時戴好鋼盔和係好綁腿。軍醫艾倫少校曾經寫道:“這項命令在帳篷裏是不能執行的,因為一個醫生戴著鋼盔就不可能再戴聽診器了,戴著鋼盔做手術豈不更可笑!盡管這樣,一個醫生從一個帳篷走到另一個帳篷時,也要戴上鋼盔。”幸好這所醫院的一切都符合巴頓最嚴格的要求。

可是此時巴頓的情緒非常不穩定,眼前的傷病員傷痕累累,有的肉體被撕裂,慘不忍睹。正當巴頓要離開醫院時,他發現了艾倫部下一個名叫查爾斯·庫爾的士兵,蹲在帳篷附近的一個箱子上,身上並沒有纏繃帶,這說明他根本就沒有受傷。巴頓朝他走去。這是一個長相帥氣的二十四五歲的士兵,他正手足無措地站在那兒。

巴頓臉色陰沉地問道:“你是怎麼回事?為什麼住院?”顯然這個士兵已經被嚇得夠嗆了,他小聲地且顫抖地回答道:“我太害怕了。”“什麼?你害怕。”巴頓聽罷大怒,多少天積累起來的火氣一下子發泄出來,他痛罵庫爾。他怎麼能夠容忍這種事情發生。

他抑製不住滿腔怒火,高聲嚷道:“前方士兵正在浴血奮戰,送醫院的戰士又傷痕累累,而你卻是做個逃兵,一個懦夫,軍中的敗類,簡直令人惡心。”同時用手套打他的臉,並大聲吼道:“我不允許這樣的膽小鬼躲藏在這裏,他的行為已經損壞了我們的聲譽!”“不要收留這個沒有出息的孬種。”

他轉身對醫院的負責人魏斯頓中校嚷道,“審查這個人,馬上送回他的部隊,馬上就去。”魏斯頓中校慌忙命人把這個年輕士兵架了出去。巴頓的所作所為使在場的醫護人員都感到十分震驚。實際上,這個可憐的士兵正在發瘧疾,他的體溫高達39攝氏度,今天實在是該他倒黴,碰上了憤怒中的巴頓。

人們都疲於應付戰爭,誰還會在乎這樣的事呢,更何況對於膽小鬼來說,挨打總比挨槍子要好得多吧。當時這一事件沒有立即引起反響,巴頓也沒有把它當回事,隻是在日記中寫道:“我遇到了一個膽小鬼,這讓我很氣憤,我把他趕出了醫院,我的部隊決不允許有這樣的士兵。”之後,巴頓向高級軍官發布了一份備忘錄:我注意到,一小部分士兵跑到醫院,說自己神經緊張,不能參加戰鬥。這些人是膽小鬼,玷汙了我軍的榮譽,對於那些留守陣地堅強地承擔作戰危險的同誌也是一種汙辱,而他們卻把醫院當作避難所。“你們要采取措施,此類人員不要送往醫院,而是在各自的部隊處理。那些麵對敵人膽怯而不願作戰的人員將由軍事法庭進行審判。”巴頓下了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