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二戰後期(1)(2 / 3)

誰也不會想到一件小事竟然在日後引起了軒然大波,讓巴頓手足無措。

這個世界上永遠都不缺少不怕事多的人。兩天之後,第2軍參謀長基恩少將和軍醫官阿內斯侍上校來見布萊德雷。他向布萊德雷彙報了“打耳光”事件的詳細經過,並遞交了一份有關報告。不知道他們的最終目是什麼,是想借機整整巴頓,還是真的為士兵著想,不得而知。看了報告之後,布萊德雷對此十分震驚,忙問他是否還有人知道這份報告。當得知無人知曉後,馬上指示基恩。“用信封把文件封好,寫上隻能由我和你啟封,然後把它鎖在我的保險櫃裏。”雖然布萊德雷對巴頓的做法十分反感,但是他為了大局著想,為了不惹怒巴頓,並沒有將此事報告給艾森豪威爾。

若想人不知,除非己不為,何況這世界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很快,這件事情就傳遍了第7集團軍。許多人對一直以來在人們心目中的大英雄竟然能做出這樣的事情表示不理解。正當巴頓處在焦頭爛額的狀態中時,新聞界也參與了進來,他們對此事議論紛紛,還不時加點誇張手法,把事情描繪得走了樣。以至於一時間,事情的真相已經說不清了。阿內斯特上校見布萊德雷不願介入此事,便通過其他途徑把報告直接交給了艾森豪威爾。

一直以來,艾森豪威爾都很欣賞巴頓,突然出了這件事,也讓艾森豪威爾不知如何是好。因為此刻,巴頓將軍正以征服者的姿態進入墨西拿城,全世界都在向他歡呼,意大利戰場上還有許多更艱巨的任務等待他去完成。怎能在這關鍵時刻去處置一個十分特殊的人物呢?為了顧全大局,也為了慎重起見,艾森豪威爾將此事嚴格限製在內部範圍,他指示衛生顧問佩林·朗中校單獨進行一次調查,調查結果隻向他一人彙報。

同時,艾森豪威爾也在極力思考,怎樣才能把這件事情處理妥當。想來想去,艾森豪威爾以個人名義給巴頓寫了一封信,嚴厲批評了巴頓的這種行為,並責令巴頓,如果情況屬實,必須去向被打者道歉,向所有在場的醫護人員和傷病員道歉,而且還要向整個第7集團軍,一個部隊一個部隊地道歉。也許這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好方式了。

為了穩妥起見,事後,艾森豪威爾立即召見新聞界的代表,通報了事件的經過和采取的措施,並誠懇地要求他們,鑒於目前的軍事形勢和可能在國內產生的影響,他們不要把此事透露出去。與會者接受了這一請求。可是有人卻認為艾森豪威爾是在偏袒巴頓,因為這一處理方式似乎太輕了。可是他們根本就不理解,這對一直以來嚴格要求自己,而又剛剛取得重大戰果的巴頓將軍來說,這無異於一種最嚴厲的懲罰。

接到艾森豪威爾的信後,巴頓開始感到了問題的嚴重性,善於總結的巴頓在當天的日記中寫道:“顯然,我的行動太輕率了,而且對情況的了解也很不夠。盡管我的出發點是正確的,因為誰也不能容忍裝病逃避的現象存在,它會像傳染病一樣蔓延開來。但是我采取的方式是錯誤的,非但沒達到預期的效果,還引火燒身。”

之後他給艾森豪威爾寫了回信,承認了自己的魯莽舉動,但卻很委婉地為自己的行為進行了辯解。信中這樣寫道,“感謝你以個人名義寫信給我,感謝你對我的關心與愛護。這件事引起你及其他很多人的不快,我感到十分慚愧。當時我隻是想使他們清醒過來。讓他們知道自己是一個戰士,可卻事與願違,造成了今天這種情況,我無地自容。”

根據艾森豪威爾的指示,巴頓在一個星期日的上午,將被打士兵以及與此事有關的人員都召集到了巴頓司令部,舉行了道歉儀式。被召集的人萬分驚訝,他們不明白是怎麼回事,立正站在那裏。屋子裏一片寂靜,巴頓威嚴地坐在椅子上,他說:“大家不要再猜為什麼被集合在這裏,我隻是覺得有必要做些解釋:首先我對我那天打人的衝動行為表示道歉。作為一個指揮官,我希望我的每一位士兵都是勇敢的人,我要讓他們振作起來,這樣才能打贏這場戰爭,否則,就會被敵人打死。我的一個戰友就是因為精神一度消沉而自殺的。我認為如果給他一記耳光能夠使他清醒並振作起來的後,他可能就會免於一死。希望大家能理解一個指揮官的心情,並且希望大家忘掉這件不愉快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