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二戰風雲(4)(3 / 3)

艾森豪威爾對巴頓的戰術意識和膽略給以高度評價,表示要全力支持他的工作,要求巴頓對那些不稱職的軍官要“毫不留情地撤換”。同時他還十分關心巴頓的安全,告誡巴頓千萬不能逞匹夫之勇,他說:“我要你擔當的是一位軍長,而不是一個死人。”

當天下午4時30分,巴頓來到伊斯坦布爾第18集團軍群司令部報到,並馬上會見了司令官亞曆山大,兩人進行了徹夜長談。亞曆山大向巴頓詳細介紹了他的任務:大約兩個星期後,蒙哥馬利的部隊向隆美爾的馬雷斯防線發動進攻,屆時,巴頓部隊的任務是支援蒙哥馬利穿越加貝斯平原的行動,因此他要盡可能多地牽製軸心國的部隊。為了避免重蹈卡塞林山口戰役的覆轍,也是由於亞曆山大仍對美軍的作戰能力持懷疑態度,他對巴頓部隊的行動做了周密部署:從西多塞爾推進到東多塞爾,奪取通向加貝斯道路上的咽喉加夫薩,占領梅克納西。一言以蔽之,巴頓的任務僅僅是威脅海岸平原上軸心國部隊的側翼,推進到多塞爾為止。

雖然隻能充當配角,但一聽到要與德國人交戰,巴頓仍然激動不已。每當提到“德國鬼子”,他總是顯得咄咄逼人,怒不可遏,甚至聲淚俱下地痛罵一通。亞曆山大喜歡巴頓的性格,但仍坦率地談了對美國第2軍的印象,他對美軍的“身心軟弱、缺乏訓練”感到失望,希望巴頓的到來能夠徹底轉變這一局麵。這次會見是令人愉快的。

3月6日,巴頓趕到設在庫伊夫山的第2軍司令部。此時,梅德寧戰役正在東南約100英裏處激烈進行。隆美爾的第10、第15和第21裝甲師連續四次向蒙哥馬利的第8集團軍發動猛攻,但遭到了英軍的迎頭痛擊。日落前,德軍損失了52輛坦克和大量人員裝備,無功而返。此次失利使隆美爾認識到:對於軸心國部隊來說,留在非洲“等於自尋死路”,但他的上司(包括希特勒在內)卻堅決反對撤離非洲。失望之餘,隆美爾於3月9日把軍隊交給副手阿尼姆將軍指揮,自己返回歐洲治病去了。

聽到隆美爾離去的消息,許多人都感到鬆了一口氣。而巴頓卻有些心灰意冷,認為這是他個人的一個“重大挫折”。巴頓一直把隆美爾視為自己在北非的最大對手,認為隻有戰勝他,才能奠定自己在軍事史上的地位,從而實現自己夢寐以求的理想。他曾對一位朋友說:“我花了多年時間磨練自己,準備對付這個家夥,對他的書我不知讀了多少遍,研究了他的每一個戰役,自認為對他了如指掌。我的平生願望就是能夠與他捉對廝殺。”隆美爾的病退使他的這一夢想破滅了,也使他對這場戰役的興趣大大減弱。

巴頓是3月6日正式接管第2軍的,而亞曆山大把軍事進攻的日期定在3月17日,也就是說,他隻有11天的時間整頓軍隊,進行戰鬥準備。當務之急是使萎靡不振的軍隊恢複士氣,提高戰鬥力。任務是十分艱巨的。根據自己長期的治軍經驗,巴頓認為,一支紀律鬆懈、軍容不整的軍隊是不會有所作為的。因此,他決心從整頓軍紀入手,采取“不民主和非美國的方式”,對這群“烏合之眾”進行嚴厲整頓。

他首先從嚴格作息時間抓起,並以身作則。到任後的第二天早上7點鍾,巴頓按作息規定準時到食堂就餐,發現隻有他的參謀長加菲來了。他當即命令廚師馬上開飯,1小時後停業。並發布命令:“從明天起,全體人員準時吃飯,半小時之內完畢。”由於巴頓抓住了吃早飯這一環節,從而杜絕了軍人上班遲到的現象。

接著,巴頓發布了強製性的著裝令,規定:凡在戰區,每個軍人都必須戴鋼盔、係領帶、打綁腿,後勤人員亦不例外。這項命令還適用於戰區的醫務人員和兵器修理工。對於違反此命令者規定了罰款數額:軍官50美元,士兵25美元。巴頓半開玩笑地說:“當你要動一個人腰包的時候,他的反應最快。”

盡管如此,還是有些人不以為然,不斷出現違紀現象。聽到這一情況後,巴頓親自帶人四處巡視,把不執行命令的人強製集中起來,進行訓斥,話語不免十分粗魯:“各位聽著:我決不會容忍任何一個不執行命令的兔崽子。現在給你們一個選擇的機會,要麼罰款25元,要麼送交軍事法庭,並記入檔案。你們自己看著辦吧!”這些倒黴的士兵隻好乖乖認罰。

1943年3月12日是巴頓值得紀念的一天,他被晉升為三星中將,他的喜悅之情溢於言表。但巴頓對此並不滿足,他還有更為宏偉的人生目標。他在日記中寫道:“在孩提時代,我常常自稱小喬治·巴頓中將,那時我還不知道有上將。而如今,我想要得到四顆將星,我一定會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