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一方的目標是奪取施裏夫波特城。由於天降暴雨,河水上漲,道路泥濘,給進攻一方出了很多難題。
巴頓以令人難以置信的方式解決了這些在常人看來難以解決的複雜問題。第2裝甲師迂回380英裏,直插施裏夫波特市北郊,突破了第2集團軍密集的反坦克防線。巴頓又一次勝利了。
緊接著,規模更大的卡羅來納州演習開始了。在這一次演習中,巴頓再一次成為備受矚目的英雄。
這次演習中,第1裝甲軍將加強給第4軍,同第1集團軍對陣。
第1集團軍由德拉姆中將指揮,他是“反坦克派”的重要人物之一,他決心通過這次演習一勞永逸地向人們證明:裝甲部隊不是今後的發展方向。在德拉姆的部隊裏,擁有一批強大的反坦克部隊,其中有裝備反坦克炮的坦克和裝甲車,飛機以及3個齊裝滿員的反坦克營。不久前,德拉姆將他的部隊帶到布雷格堡,進行了為期數周的秘密訓練。11月15日,演習開始的那一天,報紙上鋪天蓋地的都是這樣的標題:
“今天將考驗對付坦克的辦法;德拉姆發明了秘密的防禦辦法。”
德拉姆的“秘密防禦辦法”在巴頓惡作劇似的行動麵前,完全失靈。這一次,巴頓自作主張,讓第2裝甲師把目標放在德拉姆一個人身上。結果,11月16日清晨,第2裝甲師第82偵察營4連的士兵在南卡羅來納州的切斯特將德拉姆“俘獲”,第1集團軍頓時失去了指揮,整個演習計劃被打亂了。從演習的角度來說,巴頓這種作法無疑是欠妥當的,但他的目的是要證明“反坦克派”觀點的荒謬,從這一點上來說,他是正確的。
不管巴頓引起了人們多大的不滿和批評,他總算是打贏了對“反坦克派”的戰爭。一夜之間,他成了全軍最出色、最優秀的坦克手。馬歇爾高興地看到,他對巴頓的任命無疑是完全正確的。他盛讚巴頓:“美國的坦克裝甲部隊一定會成為‘沙漠之狐’隆美爾的克星。”
不久,巴頓再次獲得晉升,接替斯科特擔任了第1裝甲軍軍長。這既是對他指揮才能的肯定,也預示著他在美國即將參加的戰爭中將要扮演一個重要的角色。
比起兩年前的夏天,1941年的夏天似乎更加沉悶,沉悶得讓人透不過氣來。
1941年6月22日是一個星期天,這天淩晨4點,蘇德邊境突然萬炮齊鳴,一紙《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在這無情戰火中,轉瞬就被燒為灰燼,蘇德戰爭爆發了。
轉眼,冬天來臨了。清冷的空氣沒有使籠罩全球的沉悶氣氛得到一絲緩解。12月7日,又是一個星期天。距美國西海岸的舊金山2000多海裏的夏威夷群島在這一天也被戰火燒著了。
7時55分,從航空母艦上起飛的日本轟炸機對集結在珍珠港海軍基地的美國艦隊進行了密集突擊。美太平洋艦隊的3艘戰列艦、2艘重巡洋艦、2艘輕巡洋艦、1艘油船葬身海底;5艘戰列艦、2艘巡洋艦和2艘驅逐艦遭受重創,270多架飛機被擊毀。珍珠港內火光衝天,瘡痍滿目,一派淒慘景象。
美國人被激怒了。困擾羅斯福的、存在於多數美國人身上的孤立主義情緒在一夜之間消失了。12月8日上午,羅斯福總統身披藍色海軍鬥篷,來到國會大廈,要求向日本宣戰。羅斯福說:“昨天,1941年12月7日,必須永遠記住這個恥辱的日子,美利堅合眾國受到了日本帝國海軍突然的蓄意的進攻。”他要求國會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日本發動無端的、卑鄙的進攻時起,美國和日本帝國之間已處於戰爭狀態。”
投票結果,參議院以82票對零票、眾議院以388票對1票,通過了羅斯福的提議。從此,美國不再置身事外,正式參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第1裝甲軍軍長巴頓的血液,被戰火燒得沸騰了。在此時此刻,擔任這樣一個職務,巴頓深信,不久他就將被華盛頓召喚,去扮演一個他可以演得相當出色的角色。
可是,戰爭的召喚沒有到來。
到來的是一紙調令,他被調往加利福尼亞的因迪奧,負責創建一個沙漠訓練中心。
“難道是我老朽了,他們不願讓我再赴戰場?”巴頓陷入了深深的不安之中。對這項新的任命,巴頓的心理是矛盾的,一方麵他可以像23年前那樣為戰爭訓練裝甲人員,另一方麵他擔心在挑選戰鬥指揮員時,他這個在沙漠裏的將軍將會被人遺忘。
巴頓不知道馬歇爾對他這項新任命的真實想法,如果他知道,相信他一定不會為此而憂心忡忡了。
馬歇爾對巴頓的安排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當時,北非的戰事十分吃緊,“沙漠之狐”隆美爾卷起的大漠風暴,幾乎要吞噬掉整個北非。德意軍團已在利比亞取得決定性勝利,正在向埃及節節進逼,企圖控製蘇伊士運河,並以中東為橋頭堡,向歐亞大陸進擊,實現其全球戰略。馬歇爾判斷,美軍一旦投入對德作戰,第一個任務必然是支援英軍,遏製“沙漠之狐”的行動。因此,需要為進行沙漠作戰做好細致而艱苦的準備工作。在馬歇爾眼裏,承擔這一任務的最佳人選無疑就是巴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