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乘著一輛別具一格的坦克,離開了檢閱台,來到了他的士兵中間。這是一輛炮塔上塗有紅、白、藍三種顏色、閃閃發光的坦克,巴頓頭戴鋼盔,胸佩望遠鏡,威風凜凜地站在炮塔上,繞場地一周後,返回了檢閱台。
“老頭兒看見我們了!”士兵們的精神為之一振。
閱兵開始了,1200輛坦克同時開動,震耳欲聾的聲音直衝雲霄。坦克手們大顯其能,他們以嫻熟的技術、完美的隊列通過了檢閱台。整個檢閱無可挑剔。巴頓對此非常滿意,他驕傲地宣布:“我們從無到有,已經發展成為一支強大的戰鬥力量。”
不久,巴頓被正式任命為第2裝甲師師長,並晉升為陸軍少將。
這時候,美國已加快了戰爭準備的步伐。1941年1月28日,馬歇爾宣布,陸軍到3月為止其員額將激增至100萬,4個野戰軍將接受美國軍事史上第一次大規模演習的考驗。負責組織和指揮1941年大演習的是麥克奈爾將軍,他要求除了不發生傷亡外,一切都要按實戰的要求,在嚴酷、公正的氣氛中進行這次演習。
1941年大演習為巴頓提供了展示第2裝甲師訓練水平與作戰能力的舞台,更重要的是,他打算通過參加這次演習,打敗美國陸軍中的“反坦克派”。
原來,馬歇爾雖然頂著壓力,批準組建了裝甲部隊,但由於1920年《國防法》中“禁止建立獨立的坦克部隊”這一規定未做修改,新的裝甲部隊是以“臨時建立起來,以便進行勤務試驗”為名組建的,其地位尚未最終確定。
當巴頓正在本寧堡訓練他的裝甲鐵騎時,陸軍部裏圍繞裝甲部隊地位問題展開了激烈的爭論。這場爭論到1941年3月達到了高潮。總參作戰處發布一項備忘錄,否認建立裝甲部隊的必要性,而總參情報處則站在裝甲部隊一邊,力爭給裝甲部隊獨立的指揮權。最後,馬歇爾親自幹預了此事,指示作戰處下達一道訓令,允許裝甲部隊發展成為混合兵種的一部分,有充分的自主權和發展的自由。至此,裝甲部隊才終於名正言順地有了自己的地位,成為一支永久性部隊。
但是,“反坦克派”的小動作並沒有結束,他們正密謀打擊“坦克派”的氣焰,他們希望通過1941年大演習,一勞永逸地毀壞坦克的名譽。演習的組織指揮者麥克奈爾將軍,其觀點傾向“反坦克派”,有小道消息說,他故意匆匆地準備這次演習,為的就是反對裝甲部隊。
巴頓知道,陸軍裝甲部隊能否生存下去,取決於它在這次演習中的表現,為此,他做了充分的準備,對部隊進行了秘密的適應性訓練。巴頓雄心勃勃地決定通過自己的努力,向人們證明,坦克不是一堆“爛鐵”,而是真正的王牌。同時,他還想借這次演習,驗證一下自己已逐漸形成和日臻成熟起來的戰術思想,這些思想是以他特有的簡單通俗的語言來表達的:
“用火力牽住敵人的鼻子,並且在運動中把敵人打得屁滾尿流。
要用充分的時間組織一次進攻。
抓緊時間狠狠地打……
你的力量越大越好……
裝甲部隊的主要任務是攻打步兵和炮兵。敵人的後方是裝甲部隊最理想的獵場。要千方百計到達敵人的後方。
……”
1941年6月,演習在田納西州開始了。
早已躍躍欲試的第2裝甲師長驅1萬裏,參加了本·利爾將軍指揮的第2集團軍在此的演習。
演習在對裝甲部隊極為不利的情況下進行。就在演習的前夕,隆美爾在北非實施了成功的反坦克作戰,德國軍隊在埃及一利比亞邊境地區一下子把200輛英國坦克變成了“爛鐵”。美國軍界的“反坦克派”抓住這一戰例,大肆宣揚,氣勢頗盛。可以肯定地說,如果年輕的裝甲部隊在演習中表現得稍有些令人不滿意的話,它們也就完了。巴頓很清楚這一點,但他對自己很有信心,他相信他有足夠的力量讓“反坦克派”閉上他們胡言亂語的嘴巴。
6月20日,演習正式開始。巴頓率領第2裝甲師一上來便采取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行動,他們大膽地快速穿插,直抄第5步兵師的後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殲滅”該師大部,並占領了師指揮部。
巴頓成功了。他打亂了麥克奈爾將軍精心安排的計劃,打破了“反坦克派”的如意算盤。同時,他也雄辯地證明了裝甲部隊無與倫比的戰鬥力和他那所向無敵的戰術思想。
第一個回合,“反坦克派”被巴頓打了個措手不及。但“反坦克派”哪肯善罷甘休?他們決心予以反擊。
第2裝甲師隨第2集團軍開進到路易斯安納州,在那裏,他們將同克魯格將軍的第3集團軍對陣。
演習的第一階段,巴頓的第2裝甲師向藍色部隊第2步兵師發起進攻。演習在極其惡劣的氣候和地形條件下進行,但訓練有素的坦克手們,對此熟視無睹,一係列的快速行動,將對手打得驚慌失措。但演習的裁判為壓製“裝甲兵那一夥兒的氣焰”,在演習僅進行一半時,就宣布第2裝甲師“幾乎全軍覆沒”。
在演習的第二階段,巴頓轉而同藍色部隊一起,對第2集團軍實施進攻。帶著一種近乎複仇的心理,他決心向大家證明有目標地運用裝甲部隊可以取得多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