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篇 要效率,更要效能1
無論多麼優秀的人,在解決生活的難題的時候,都隻能從最簡單的事情做起,並經過一段時間的磨礪才可能有出頭的機會,猶如蘑菇的成長要經曆陰暗才能迎接陽光一樣。所以,高效地走過生命中的這段旅程,是極為重要的。
第一章 做正確的事
人一輩子要做的事很多:大小、小事、急事、慢事、要緊事、不要緊事,這些多如牛毛的事擺在麵前,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也不是慢條斯理一件件來,畢竟人生幾十年,犯不得太多的錯誤,也沒這麼多時間去做雞毛蒜皮的事,因此隻能是做正確的事、正確地做事。
眉毛胡子挑著抓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曾指出:“效率是‘以正確的方式做事’,而效能則是‘做正確的事’。效率和效能不應偏廢,但這並不意味著效率和效能具有同樣的重要性。我們當然希望同時提高效率和效能,但在效率與效能無法兼得時,我們首先應著眼於效能,然後再設法提高效率。”
在這段論述中,彼得·德魯克提出了兩組並列的概念:效率和效能,正確做事和做正確的事。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關注的重點往往是前者:效率和正確做事。但實際上,第一重要的卻是效能而非效率,是做正確的事而非正確做事。
正確地做事,更要做正確的事,這不僅僅是一個重要的方法,更是一種寶貴的生活態度。任何時候,對於任何人而言,在生活中做正確的事遠比正確地做事重要。
“正確地做事”強調的是效率,其結果是讓我們更快地朝目標邁進;做正確的事強調的則是效能,其結果是確保我們的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換句話說,效率重視的是一種正確的生活方法,效能則重視時間的最佳利用——這包括做或者不做某一件事情。
“正確地做事”與“做正確的事”有著本質的區別。正確地做事是以做正確的事為前提的,如果沒有這樣的前提,正確地做事將變得毫無意義。首先要做正確的事,然後才能正確地做事。
保證高效能,這樣才可以提高自己的生活質量。以下是一些參考方法:
1.找出“正確的事”
做事情的過程就是解決一個個問題的過程。有時候,一個問題會擺在你的麵前讓你去解決,問題本身已經相當清楚,解決問題的辦法也很清楚,但是,不管你要衝向哪個方向,想先從哪個地方下手,正確的方法隻能是:確保自己正在解決的是正確的問題——但很有可能,它並不是先前交給你的那個問題。
2.編排行事優先次序
一個人在生活中難免被各種瑣事、雜事所糾纏。有不少人由於沒有掌握提高效能的方法,而被這些事弄得筋疲力盡、心煩意亂,總是不能靜下心來做最該做的事,或者是被那些看似急迫的事所蒙蔽,根本就不知道哪些是最應該做的事,結果白白浪費了大好時光,致使效率不高、效能不顯著。
3.精心確定主次
做要事而不是做急事的觀念如此重要,但常常為我們所遺忘。必須讓這個重要的觀念成為我們的生活習慣,在做每一件事情的時候,都必須首先讓自己明白什麼是最重要的事,什麼是我們最應該花精力去重點做的事。
4.了解事情的四個層次
我們每個人每天麵對的事情,按照輕重緩急的程度,可以分為以下四個層次:
(1)重要而且緊迫的事情。
(2)重要但不緊迫的事情。
(3)緊迫但不重要的事情。
(4)既不緊迫又不重要的事情。
5.把重要的事情擺在第一位
做事情是要有章法的,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分輕重緩急,這樣才能一步一步地把事情做得有節奏、有條理,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們應該將重要但不緊迫的事情放在緊迫但不重要的事情之前做。要效率,就要去做最重要的事情。
每一家分店都能吃到好炸雞
很多人經常抱怨生活很累。在做一些事情的時候,他們以為隻要堅持,有著執著的態度就一定會取得成功,卻總是事與願違,因為他們還不懂得,正確的方法比執著的態度更重要。
我們無一例外地被教導過,做事情要有恒心和毅力,比如“隻要努力,再努力,就可以達到目的”等說法,我們早已十分熟悉了。你如果按照這樣的準則行事,你常常會不斷地遇到挫折和產生負疚感。由於“不惜代價,堅持到底”這一教條的原因,那些中途放棄的人,就常常被認為“半途而廢”,令周圍的人失望。
正是因為這個害人的教條,使我們即使有捷徑也不去走,而去簡就繁,並以此為美德,加以宣揚。
一個胖女孩最近在減肥,她一直認為發胖是因為吃的食物太多造成的,所以,從決定減肥時起便開始節食。她很有毅力,每天的主食絕不超過二兩,其餘皆用水果、蔬菜來填補。然而,兩個月後,她的脂肪就像舍不得離開她一樣,牢牢地附在她的身上,可由於營養不良,她已變得很虛弱,爬三層樓梯都會氣喘籲籲。
盡管這樣,她仍認為是自己堅持的時間太短的緣故,又過了一個月,情況還是那樣。沒有辦法,家人把她帶到醫院,征求醫生的意見。醫生告訴她,減肥是要講科學、講方法的,不能隻靠節食,還要結合運動,並保持心情舒暢。
女孩聽了醫生的話,意識到曾經的“堅持”都是無謂的。按照醫生教的方法,她每天堅持鍛煉,適當節食,並通過聽音樂等方式愉悅心情。現在,她已經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其實,不止減肥要講究方法,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講究正確的方法。在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中,類似的例子屢見不鮮。銷售經理對業務受挫的推銷員經常說:“再多跑幾家客戶!”父母對拚命讀書的孩子常說:“再努力一些!”但是這些建議都有一個漏洞。就像有人曾經問一位高爾夫球高手:“我是不是要多做練習?”高爾夫球高手卻回答道:“不,如果你不先把揮杆要領掌握好,再多的練習也沒用。”其實,正確的方法往往比執著的態度更重要。
如果有人準備學打高爾夫球這種難度極高的運動項目,他將為設備、附件、教練和訓練花上大筆的金錢,他還會將昂貴的球杆時而打進池塘,他也常常會遭受挫折。如果他學習打高爾夫球的目的是成為一位高爾夫球好手,或者在與朋友們相聚時可以共同打打球,那麼這麼投入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他還必須持之以恒,才能達到自己的目的。
但是,如果他的目標是為了每周運動兩次,減輕幾磅體重並加以保持,使自己神清氣爽的話,他最好放棄打高爾夫球,在住宅附近快走就足夠了。如果他在拚命練習了一個月或兩個月的高爾夫球之後,漸漸認識到這一點,他放棄打高爾夫球,開始進行快步走的鍛煉方式,我們應該怎樣評價他呢?說他是一個沒有恒心、半途而廢的人,還是說他非常明智?他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
為生活設定目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我們也常會規劃自己的生活,並執著地依照這套方案行事,而完全忘記了根據形勢的變化要更換方案。其實,頭腦稍稍地轉動一下,選用正確的方法,就可以獲得更好的結果。
態度執著者經常自己摸索方法。但既然成功可以複製,經驗可以傳承,又何苦去慢慢學炸雞的技巧?為什麼我們吃的肯德基都是一個味道呢?因為在肯德基的操作手冊上寫得很清楚,你會很快炸出美味的雞肉,並且招聘來的員工即使沒學過做快餐,按照炸雞配方及流程照做一遍,也能有和你所吃過的肯德基炸雞一樣的味道。走遍每一家分店,都會吃到一樣好吃的炸雞,就是這個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