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家多媒體王國是在動畫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但是它的幸福的基調卻掩飾了創建者陰鬱的心靈。
沃爾特,迪斯尼創造了米老鼠和第一部動物明星電影,他還投資興建了迪斯尼樂園和現代多媒體公司。不管怎麼說,他的發明已經影響了我們的娛樂世界和生活經曆。但是,沃爾特,迪斯尼做的最有意義的事情,是為他自己建立了巨大的聲譽。
毋庸置疑,迪斯尼在很久以前就成了一種品牌,在受到永久性的大眾關注的同時,也受到了殘酷的侵襲。作為引導父母追求純潔、適宜的兒童娛樂的一座燈塔,迪斯尼商標——其創建者格式化的簽名和米老鼠的形象——使我們普遍認同它所表現的內涵沒有偏離安全、健康和愉悅的美國生活方式的主流。
現在,這一商標顯示出迪斯尼公司是家每年銷售額達22億美元的企業,而且是全球最大的傳媒公司。它為其創建者提供了許多無法想象的衍生產品,其中一部分甚至給他帶來了詛咒’,因為他無法對所有的細節作出長遠的思考。當他的公司充滿了美好的商業前景時,這個複雜、陰鬱的決策者對此並不感到由衷地高興。
將沃爾特·迪斯尼看作“一個沒有快樂的靈魂”,會在年長的美國人中引起混亂。通過迪斯尼公司數年來持續不斷的宣傳誘導,他們認為沃爾特·迪斯尼是“最快樂的人”,迪斯尼公司的一則常用的促銷廣告就是:“我們的任務就是將歡樂帶給大家。”隨著插科打諢,沃爾特·迪斯尼暗示這任務很輕鬆,因為他常常是一邊工作一邊吹口哨,表明“我沒有壓抑的心情”,“我很快樂,而且是非常快樂”。
人人都確信這一點,它聽起來似乎有理。不是嗎?如果有人有資格在晚年享樂,那個人必定就是沃爾特·迪斯尼!難道不是他成功地實現了美國人最美妙的夢想嗎?是他沒有創造一隻可愛的老鼠,將快樂送到千家萬戶?還是他沒有運用其聲名和財富,為孩子們扮演慈祥的講故事耍魔術的叔叔?但沒有哪一個企業家的勝利在當代受到了如此多的觀眾的憤怒和恐懼的攻擊,與沃爾特·迪斯尼相比,亨利,福特和比爾·
蓋茨應該是很幸運的了。
一位善於觀察的作家將迪斯尼描述為“一個高個子的憂鬱的男人,飽受內心苦痛的煎熬”。這種描寫引起了人們對他的更大的興趣。事實上,沃爾特·迪斯尼叔叔沒有作長輩的氣質,雖然他能控製自己身上的粗野特性而表現得很和藹,但他身上具有的畏縮、懷疑和自我抑製的特性是奇怪的,並且,每一種特質都有很好的——或者無論如何是清晰的——理由。
沃爾特·迪斯尼,出生於一個與其說是經濟的貧困,不如說是更糟糕的情感上貧乏的家庭。他的父親艾力斯是個不負責任的家夥,終日在好萊塢的中心地帶遊蕩,尋找各種成功的機會,但他總是失敗。他將這種失敗轉變為對孩子們情感的攻擊,這使他的孩子都盡可能早地從他身邊逃走了。
沃爾特·迪斯尼是艾力斯的幼子,他在16歲時加人紅十字會,服務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在為紅十字會服務期間,迪斯尼一直都在作畫。服役結束後,他作為一名商業藝術家在堪薩斯城開設了工作室。在那兒,迪斯尼發現卡通畫是一個為他開放的全新的領域,他決定以此來逃脫父親那樣的悲慘的命運。
動畫片這種藝術形式吸引了迪斯尼,這非常符合他的個性。每個動畫卡通都可以建立一個小世界,一個與現實生活有所不同的世界,一個個人最終可以完全控製的世界。“如果他像一個演員,他隻好把自己撕碎”。嫉妒的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後來就是這樣評價迪斯尼的。
迪斯尼在他的工作室裏辛勤工作,生活簡單到隻吃罐裝蠶豆過日子,這像是任何成功的故事裏都有的值得懷念的時光。直到他遷到洛杉磯與他善良、精明的哥哥霄合夥,才結束了這種艱難時光。雷照顧迪斯尼的生意,他則開始了最初的創作。即使如此,他的第一部作品仍然被盜了。這一事件的發生很自然地強化了迪斯尼的控製欲和保護意識,它也為後來成功的米老鼠開辟了道路。後續的作品相當成功,他創造的動畫形象成了不可征服的快樂的化身。
然而,這些成功無不歸因於迪斯尼對技術的執著追求。
他是第一個為卡通配上音樂和其他聲音的人,這一創舉使他創造的動畫形象為觀眾交口稱讚。特別是在有聲電影發展的早期,現場拍攝的電影還束縛在固定的鏡頭和話筒前時,迪斯尼的動畫片就已征服了無數觀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