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他使飛行變得看起來很有魅力,但泛美公司的成立確實使我們這些“其他人”有了更多的出外旅遊的機會。

用商業學院的標準來衡量朱恩·特雷普,可以說他不是一個典型意義上的總經理,至少他不善於授權,他常常是未經通知主管經理就完成了交易,他差不多是獨自建立了全球性航空公司:泛美航空公司。他的行為給人的印象,是他已經擁有了整個世界,他的確有這樣的念頭。今天,他建立的公司已經消亡,但他的信念仍未改變。

1921年,朱恩·特雷普從耶魯大學畢業。在華爾街沒幹幾天他就完全厭倦了。因為飛機使他著迷,他認為將來的旅行應是航空旅行。於是,用他繼承的遺產作資本,特雷普加人紐約的長島航空公司,向有錢人提供出租飛機服務。但不久特雷普就失敗了,他從富裕的耶魯同學處借了些錢,又加入“柯羅裏爾空中運輸公司”。該公司剛剛取得從紐約到波士頓的第一份美國航空郵遞合同。那時,有錢人喜歡到與眾不同的地方遊玩,朱恩因此決定建立自己的航空公司為他們服務。1927年10月28日,由三個公司合並而成的泛美航空公司成立。特雷普開始經營從凱威斯特、佛羅裏達到哈瓦那(古巴)的航空業務。

特雷普有一種超乎常人的能力:他使泛美航空公司隨航線擴展而逐漸成長。首先是在島與島之間開辟航線,越過旅遊點進入墨西哥;接著,航線又延伸到中美洲和南美洲;最後泛美航空公司開辟了全球航線,跨越太平洋,並在30年代後期跨越大西洋,到二戰結束時,特雷普已經擁有了真正的全球化航線係統。

特雷普最早認識到,空中旅行不應隻是一幫全球漫遊的精英的專門享受,而會成為普通人都能享受到的服務。1945年,在別的航空公司還沒有想到或做到這一點時,特雷普決定在紐約——倫敦航線上使用旅行者階層機票製,他將往返票價削減過半,僅為275美元(今天價格應為1684美元)。這一創舉在航空業內引起了騷動。整個航空業的票價都是由國際航運協會這個卡特爾組織製定的,它不喜歡特雷普的“旅行者階層”。令人難以置信的是,英國對泛美公司有旅行艙位的客機關閉機場,不許降落。泛美公司被迫將航線轉向“雪龍”(愛爾蘭)。航空業厭惡競爭,但特雷普的票價將使旅行者負擔得起漫長的空中旅行費用。這一點符合弗雷德茨·蘭克爾在70年代和弗吉尼·亞特蘭蒂克在近十年提出的理論。

特雷普設法開辟了另一條卡特爾不能阻礙他行動的航線:紐約——聖朱安(葡萄牙)。泛美公司製訂的單程票價僅為75美元,於是每班航機都爆滿。最後,在1952年,特雷普對國際航運協會的無情攻擊使所有航空公司都不可避免地接受了“旅行者階層”,但特雷普的視線卻早已轉向下一個決定公司命運的問題上了。

50年代初期,跨海飛行仍是富人和名人的專利,對百萬普通大眾而言,那隻是一個夢想。特雷普發現,波音公司和道格拉斯公司製造的噴氣飛機可以結束這一局麵。他定購了大量的噴氣機,1958年10月,泛美公司的第一架波音707客機從紐約起飛,前往巴黎。

航空業的噴氣時代開始了,一切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波音707飛機的時速是它所取代的螺旋槳飛機的二倍,達每小時605英裏;其載重量也是螺旋槳飛機的二倍。噴氣式飛機最初是用來克服惡劣氣候的,其飛行高度為3.2萬英尺以上,就像是民用的B—29轟炸機。但引起特雷普興趣的並非是以上數據,除了發現噴氣機對旅客很有吸引力之外,他考慮的是每人單位裏程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