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沃爾特·迪斯尼(2 / 2)

20世紀30年代是迪斯尼藝術才能的黃金時期。像在早期采用有聲電影製作動畫片一樣,迪斯尼又采用了彩色印片法。他雖然不是一個差勁的煽情者,但他證明了他是第一流的滑稽人物和故事的編導者,是一個有點學究氣、也有點愚昧可笑但始終都在親自工作、實踐的老板。他使公司中的畫家隊伍成為具有非凡技術和創造能力的行家。當迪斯尼在他的第一部故事片(白雪公主和七個小矮人)上冒險投資時,事實證明這是毫無風險的,影片獲得了空前的成功。連聰明的藝術家從片中也能看到一種平民主義的真實性——自然、天真,有些情感化;勇敢並不乏對生活的鄭重承諾。這就是該片的引人之處。

但是大家都誤解了迪斯尼。在此後他的悲慘而富有機靈勁的“匹諾曹”和雄心勃勃的“幻境”裏,雖然他使技術的發揮達到了極致。但這些影片卻不盡人意,除了令人難以忘卻的動畫和連篇累牘的陳辭濫調外,再無新的東西。它表明的事實是正如電影史家大衛·托馬斯所言——“他的吸引力沒有內涵”。

迪斯尼在他的作品中努力地表現了現實主義。在他的童年時代,曾有過一段美妙時光,那時他們家居住在密蘇裏州馬克汀郊外的一個農場裏。迪斯尼便在他的作品裏表現這種小鎮生活的甜蜜和那種他曾短暫嚐試的價值觀。

他對快樂的執著追求就像一劑止痛藥一樣,減輕他內心的痛楚。但1941年,一場勞資糾紛再次結束了他不切實際的幻想。

從商業角度來看,迪斯尼有他成功的一麵,絕大部分人都希望他的娛樂有令人舒適的引人之處,而不願有“混亂的聰明”——尤其是在他們養育小孩時更是如此,迪斯尼改編的民間傳說脫離了它原有的粗糙、情感化和富有說教性的桎梏,而更富有娛樂性。因此,他受到了電影評論家的攻擊和社會批評者的輕視,正如一位評論家所言,迪斯尼的影片喪失了“故事後麵的原有的生活衝動”。

迪斯尼不想在動畫中傾注太多的說教力。對他來說,所有的問題都和影片能否上演有關。或許他願意作一個文化傳統的衛道士,但他更多關注的是技術,而不是對舊文化的虔誠的信仰。

他理所當然地成了好萊塢涉足電視的第一位名人。他製作的影片曆數十年而不衰,其原因在於電視業不僅是個獲利機構,而且是對他全部作品的推動與傳播。通過電視播出了大量作品,包括令人捧腹的生活喜劇、嚴格擬人化的自然記錄片,當然也少不了迪斯尼樂園。他在樂園上傾注了大量心血。

對他而言,迪斯尼樂園是又一次冒險。他全身心投入樂園的設計,並在設計中加入了很多現代城市規劃方麵的最好的特征,並將這些特征轉化為“形象”。由此,樂園中的所有模擬物,及至危險的建築、場地和荒誕形象都能安全複製。在他看來,迪斯尼樂園比任何電影都好:它是三維的立體空間,沒有敘述情節的麻煩。事實上,樂園比現實生活還美妙。樂園提供了假象的環境,給人們一個在荒漠的、完全受控製的環境中的經曆,帶來足夠的刺激和快樂。在樂園中,現實社會的汙垢、生活中發生的不幸和其他真實的情感都不存在,人生活在虛幻的快樂的世界裏。為創建迪斯尼樂園,迪斯尼被迫削減其他產業以滿足這個豪華而巨大的世界的需要。1955年,迪斯尼樂園開放時,所有的一切都改變了,現在迪斯尼擁有了自己的世界,人們必須按他的意誌去遊玩。

在迪斯尼65歲死於癌症前,我們可以想像到他是快樂的。他終於設計了一套機製,不停地修補他的世界。這個被攆出平靜的小鎮生活的滿懷渴望的小夥子,現在終於成為帝王——不,是絕對的獨裁者——統治著他可以將其想象強加於任何人的一塊土地。這個不安分的野心勃勃的年輕企業家已擁有令人無法想象的財富、權威和聲譽。在後來,當被問及什麼是他最驕傲的東西時,迪斯尼沒有提及歡樂的兒童,也沒有提及他傳播的家庭價值觀,他回答說:“重要的是,我能建立一個組織並能控製它。”這可不是孩子們的沃爾特叔叔的情感,但是,沃爾特·迪斯尼的作品——許多是人們不願接受的和常常沒有足夠研究的——將持續、細致入微地影響著我們生存、思考和夢想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