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三章競爭來臨。
所以當嘉陵、建設、南方、洪都這樣的軍轉民,國內一流摩托車大廠對東方摩托嫉妒如狂的時候,卻不知道這裏麵有個你來我往的利益回報問題。
93年的摩托車市場是高速發展的一年。
3月,由於國家“複關”計劃失敗。(複關指的是恢複華國在<關稅與貿易總協定>中締約國的地位。)
在這之前消費者及諸多商業經銷企業對“複關”之後市場環境缺乏統一正確的認識,幾乎一致認為“複關”後的摩托車市場進口商品必定大增,質量提高的同時價格會下降。
基於這種心態,許多摩托車購買者持幣待購。
進入3月後,“複關”無望已成為現實。
經銷企業及消費者紛紛開始購買摩托車,加之南粵省、海城等地政府對摩托車管理的放寬,摩托車市場開始逐步複蘇,銷售趨勢重又見旺興。
全年的摩托車社會保有量有望達到1100萬輛左右。
即使如此,折合當時華國百戶擁有量僅3.1輛(千人保有量9.2輛)隻相當於南韓國1980年的普及率。
百戶居民3.1輛的這個擁有水平,按照國際的正常評估,還遠遠沒有未步入產品的成長階段。因此,摩托車在華國是具有非常巨大的市場成長和開拓性的。
這年全國的摩托車和主要配件加工企業已經達153家之多。
92、93年這兩年,全國摩托車企業遍地開花,特別是軍工企業,由於軍工的困境和機械技術方麵的底子,簡直是一窩蜂的上,據統計當時全國上幾千家上萬的廠子從事摩托車和汽車相關的配件和維修加工。
進入國家機動車生產目錄(摩托車準生證)的企業從1991年增加1家,1992年新增17家、1993年狂增25家的大躍進局麵。
絕大多數都是軍方的軍轉民企業。
其中1993年還出現了22家目錄外生產企業,連同目錄內一共增加了47家企業,這導致93年摩托車產量達到了335萬台,正式超越日本成為世界上摩托產量第一的國家。
但是,不管多麼巨大的市場,突然闖入的狼群的孤狼,自然會受到所有狼的敵視。
於是,當東方摩托在媒體上大出風頭的時候,暗流卻在迅速的集中湧來。
首先是一流大廠嘉陵和輕騎、金城、南方。
這幾幾家公司都有90cc排量摩托車的計劃密集的在這幾天公布。
嘉陵宣布將和日本本田再次洽談商討引進90排量的摩托車計劃。
輕騎本來就是國內第一家製造出踏板摩托的公司,這幾年一直在謀求上市,聽說今年將登錄A股,看到東方摩托的踏板摩托車創新該款家用後,心思也動了。
以前怎麼沒想的到把踏板摩托給家庭助手方麵改呢?
於是就和鈴木協商引進國產,剛剛好可以給上市給充充氣。
事實上輕騎一直有引進鈴木的原裝K90,卻沒有忙著國產,關鍵還是價格問題。
目前輕騎的木蘭係列50到70摩托一直都賣的很好,這個價格在4000-6000之間,比較合適。
90排量的摩托前幾年生產出來預計的銷量也不大,現在人民幣又貶值,工業品價格也都下降了,8000左右應該還是很有市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