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老兵回憶與敵遭遇戰一場戰鬥刺殺8名鬼子(1 / 1)

老兵回憶與敵遭遇戰一場戰鬥刺殺8名鬼子

百味人物實錄

“這是國家上星期給我的,我戴著它看了閱兵式,看著咱國家這麼強大,我這心裏特別激動。”92歲的抗戰老兵史萬顯小心撫摸著手中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因為年事已高,史萬顯述說起70多年前的崢嶸歲月,思路不甚明朗,口齒也不太清晰。但他那飛揚的神采和激動的語調,卻仿若年輕人,眼睛裏閃爍著堅毅光芒,慢慢地講述了那段塵封的曆史。

1923年,史萬顯出生於史家營(位於北京西南、房山區西北部山區,與門頭溝區接壤),17歲那年毅然投身革命,成為了村裏的民兵,3年後被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21歲正式入伍成為了一名偵察兵。

在一次偵察任務中,史萬顯和幾個戰友在鬼子的崗哨附近與一小股敵人正麵遭遇,狡猾的敵人將他們團團圍住。“大家抄家夥,和鬼子拚了!”從小會點武藝的史萬顯帶領戰友們和日寇拚起了刺刀。

“當時與鬼子麵對麵用刺刀拚殺,情況十分危急。我在刺死3個敵人後,手臂也被敵人刺傷了,顧不上傷口,我和戰友們踏著敵人的屍體衝了出去,撤回了駐地。”史萬顯說著卷起袖子,隻見當年被刺傷的傷疤依然觸目驚心,仿佛在訴說著這位老兵當年的英勇。

“這不算啥。打仗的時候膽子特別大,這是因為對日本帝國主義的深惡痛絕,雖然我們是小米加步槍,但是我們有堅定的意誌品質,最終取得了勝利。”史萬顯笑著說。

不光是自己說膽子大,當年在隊伍裏,1.86米的史萬顯是出了名的“高大膽”,即個子高,打起仗來格外勇敢。

1944年末的一天,史萬顯和團長一起出去執行任務,路上遇到了一個日本兵小分隊,二話不說直接向他們開了槍。“我們當時騎著馬,團長中槍後摔了下來,我趕緊下來救他,沒想到馬聽到槍聲受驚全跑了,我隻能背起團長往前跑,幸好我這胳膊長腿長,硬是背著他躲過敵人的追擊,還一口氣跑過了一條河,又翻過了一座小山,在山後的小村裏隱蔽了起來。這時候,我感覺頭有點疼,用手一抹全是血,這才知道頭皮被鬼子的子彈擦破了。”史萬顯邊說邊指了指自己的後腦勺兒。

被史萬顯救起的團長在後來的很多年一直稱他為救命恩人,兩人結下了深厚的革命情誼,團裏的人也都知道了隊伍裏有這麼個機靈勇敢的大個子。

“在打仗最艱苦的時候,我們的隊伍缺吃少穿,偵察任務更是沒黑天沒白夜的,吃不飽是經常的。”回憶起偵察往事,史萬顯記憶猶新。

“我出來參軍的時候家裏太窮,我媽媽給我帶了一塊不大的包袱皮,冷的時候我用它保暖,出來執行任務來不及吃飯我就盛點鍋巴飯用包袱皮一裹,圍在腰上,有時間就拿出來就著河水吃上一點兒。

說到這段艱苦歲月,史萬顯的語氣心酸,更有苦盡甘來的欣慰。“沒有那時候包袱皮保暖,鍋巴皮充饑的日子,有現在的好生活。當時我和戰友們就,現在我們為了打小日本拿手抓飯、拿帽子盛飯吃,以後我們的後代就安安穩穩地過日子!”

如今,史萬顯和戰友們的願望早已現,國泰民安,百姓富足。這位接受過爭洗禮的耄耋老兵也在妻子兒女的伴下過著平凡而幸福的晚年生活。但逢建軍節、國慶節,他都會拿出一枚記載戰功的勳章擦一擦,把自己的抗故事講給孫子、孫女們聽。

邢大軍據《京西時報》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