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老戰士講述抗戰歲月當年我和哥哥一起打鬼子
百味人物實錄
這場戰鬥來來回回打了七次,到最後吃上饅頭的時候,就已經快沒力氣了。當時手全是泥土,但是肚子餓,也就管不了那麼多了,狼吞虎咽地邊吃邊撤。
他是一名抗日救國的八路軍戰士,曾是甘肅玉門市第一任公安局長,擔任過安西地區郵電局長,為支援西北建設的無數知青送去過家中的祝福。如今,這位抗戰老兵仍豪邁地說:“隻要國家一聲令下,我照樣上戰場。”在抗戰的崢嶸歲月,頭部受傷的他,在戰地醫院裏,看著同樣抗日負傷命懸一線的親哥哥,眼淚隻能往肚子裏咽!時至今日,這位被後人稱為“抗日兄弟”的老人家,依舊蝸居在60平方米的平房。這位老人,便是抗戰老兵劉善明。如今,劉善明老人60年沒回過老家了,他第一次想求組織,幫他找找老家的兄弟,不知他們還在不在!
從來不給組織上添麻煩
劉善明,這名已經90多歲的老兵,至今還住在上世紀50年代的平房中。歲月的更迭,老人昔日帥氣的麵龐如今褶皺縱橫,但瘦弱的身軀仍舊保持著軍人的作風。
當記者走進劉善明的家中時,老人倔強的讓兒女把他從病床上扶起,用盡全身力氣,敬了一個軍禮。從劉善明老人兒女的敘述中,記者得知,老人在上世紀90年代初期分到一套單位樓房,但是他仍堅持住在華林坪的老屋裏。老人的小兒子告訴記者:“父親艱苦了大半輩子,他覺得,組織上已經安排給他一間屋子,就不要再添麻煩了。”劉善明老人的家中,除了一台液晶電視機和老人睡的醫用病床,其他的陳設,都給人一種置身在改革開放初期的感覺。在這間上世紀80年代初期味道濃鬱的老屋中,老人平淡地說:“現在有的吃,有的住,不打仗,別給組織添麻煩。”
在記者來之前的幾個月,劉善民老人不幸摔倒骨折,由於年齡的原因,不能接受手術治療,老人的生活就隻能局限在家中。如今坐輪椅之前,都要堅強的站立一會才肯坐下去。而他的愛好,現在也隻剩下了看電視:“我愛看戰爭片,尤其是抗日電視劇。如果我能年輕40歲,隻要國家一聲令下,我照樣上戰場。”
一頓飯時間參加7次戰鬥
1940年中,16歲的劉善明與哥哥走出家門,加入八路軍。因為劉善明機敏能幹,被分配到了一二零師的特務團,參與偵察敵人動向和師部衛戍的工作。“我們不參加偵察任務的時候就在師部站崗,有時候看見賀老總、徐老總的時候,就比誰站的直,遠遠看見師長的時候,心裏就特別激動!”劉善明說。
隨著1940年底百團大戰的結束,侵華日軍對各根據地展開血腥圍剿,各部隊分散突圍。在突圍過程中,劉善明和戰友們一次次與侵華日軍展開戰鬥,一次次與死神擦肩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