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九 展雄才翻覆時局 夢未央飄零心情(1 / 2)

吳王宮偏殿。

吳王甚為不解地看著屈巫,這個楚國的叛臣,怎麼變成了天子特使?但屈巫拿出的天子特使令牌,使他又不得不信。

“你從晉國來?”吳王似是不太客氣。雖說晉國與吳國同宗同源,一個祖宗,但山高水長,早已是八竿子打不到一起去。而且晉國一直以老大自居,從來也沒把他們這些小國放在眼裏。現在屈巫說他是從晉國來,誰能知道有什麼目的呢。

屈巫淺淺勾唇。他看出了吳王的猶疑。多年來,吳國由於國土太少,得不到大國的承認和尊重,他們不得已才閉關自守。現在突然被人重視,估計一時還想不通。

屈巫說:“晉王問大王好。晉吳兩國本是兄弟,希望能聯手共建,為大周王朝盡綿薄之力。”

吳王略為沉思。中原諸國已是風雲滌蕩,都在拉幫結派。前不久楚國也派了使臣來。晉楚爭霸,與誰親和?置身事外,依然閉關自守?

“屈特使是楚國人?”吳王明知故問。

屈巫坦然地說:“屈氏乃楚國羋姓旁支,但屈巫從未忘記是自己大周子民。蒙天子陛下信任,自當行使天子陛下賦予的特權。”

屈巫明白吳王的意思。因而毫不客氣地用一句話闡述了自己並非叛逃楚國,而是天子賦予的使命。

吳王有些窘態,端起茶盞默默喝起了茶。屈巫也端起茶喝了一口,放下茶盞說:“大王,是否認為楚國也可交好?”

見吳王不吭聲,屈巫繼續說:“陳國覆滅豈非前車之鑒?”

吳王放下茶盞,看著屈巫微笑說:“楚國與吾國距離尚遠。”

“若是巢國等諸小國被滅,楚國與吳國就近在咫尺了。”屈巫也微笑著說。

吳王愣怔了好一會兒,額上沁出了些許汗珠。若是巢國等小國被楚國滅了,吳國就與楚國毗鄰了。吳國多年來閉關自守,從不與他國交往。治國方針也是在鼓勵農桑上麵,軍事方麵根本就沒有加強過,甚至連個戰車都沒有。萬一要是楚軍打來,不堪一擊啊!

“屈特使有何高見?”吳王換了口氣問道。

屈巫不動聲色地說:“與其被動挨打,不如主動出擊。攻城略地,壯大實力。在中原爭霸中分一杯羹。”

吳王心神一蕩。作為一個君王,誰不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得到尊重與承認?吳國多年的閉關自守,實是出於無奈。彈丸小國,根本沒人放在眼裏,又何必熱臉去蹭人家冷屁股?若是能在他這一代,立足於大國之中,他將成為改寫吳國曆史的第一代君王而名垂青史。

“話是這麼說,隻是吾國的實力很難與他國抗衡。”吳王很有自知之明。

屈巫點了點頭,說:“屈巫此番前來,正是為大王解決這個問題的。”

見吳王已經被自己說動,屈巫不慌不忙地將自己的計劃說出了出來。他早已了解到吳國的軍隊,沒有戰車,沒有戰馬,將士們甚至連盔甲都沒有。這樣的隊伍嚇唬百姓還行,要是打起來仗來,隻有一個敗字。

他計劃的第一步是改造軍隊,由他親自進行軍事訓練。第二步是攻城略地,壯大實力。同時交好晉國,由晉國拖住楚國,不讓楚國橫加幹涉。第三步時的吳國已然是個讓人刮目相看的大國,屆時,楚國怕是要相讓三分了。

吳王一聽屈巫的計劃,不由得雙眼放光,笑意盎然,頭點得如小雞啄食一般。如此周密的計劃,如此宏偉的藍圖,他隻有心潮澎湃,恨不能馬上實施。

一番暢談,心悅誠服的吳王,當即傳來大司馬與屈巫就一些具體問題進行了討論和落實。

自此,屈巫開始了他在吳國的教官生涯。每日裏忙得不亦樂乎。天熱,他的心更熱,卯足了勁要迅速扭轉吳國軍隊沒有戰鬥力的狀況。

吳軍統領吳將軍開始還有些不以為然,暗想屈巫在楚國不過是一介文臣,跑到吳國來指手畫腳,會帶兵打仗嗎?但幾天下來,不禁佩服得五體投地。屈巫不僅熟讀兵書,更是在行軍布陣上很有見解,進攻防守運用自如。

屈巫還帶來了如何製造戰車的竹書。當日夜打造好的第一輛戰車出現在軍營時,所有的吳軍將士既興奮又惶然,他們沒有一個人會駕車,更不要說在車上放箭和格殺了。

屈巫的三個徒兒這時則大顯了身手。盡管他們是在來吳國的路上,屈巫才指導了他們兵書和戰法,但在一問三不知的吳軍將士麵前,他們在戰車上的示範動作,還是盡顯了春風得意之態。

不知不覺間,時間過去了三個月,已是桂子飄香的秋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