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元謀縣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的調查與思考
地方經濟
作者:鄭豔
摘要:元謀縣是雲南省一個典型的農業縣。元謀農業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了“提升蔬菜、兼顧糧果、拉動牧漁”的綠色產業建設格局,並且元謀具備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的許多優勢。因此研究如何搶抓機遇發展壯大元謀高原特色農業,從而實現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大幅增收、財政穩步增長、經濟社會健康和諧發展,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
關鍵詞:高原特色農業;發展;調查;思考
中圖分類號:F3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828X(2013)11-0-02
大力發展高原特色農業,是省委、省政府根據雲南地域實際和加快橋頭堡建設作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探索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增強農業競爭能力,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推動全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的一項重要工作。元謀作為一個典型的農業縣,在全省各地都在加快原特高色農業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研究如何搶抓機遇發展壯大元謀高原特色農業,從而實現農業提質增效、農民大幅增收、財政穩步增長、經濟社會健康和諧發展,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曆史意義。
一、元謀縣農業發展取得的成效
(一)產業區域化布局基本確立。元謀農業經過多年發展,形成了“提升蔬菜、兼顧糧果、拉動牧漁”的綠色產業建設格局,並取得了較好的成效,為發展高原特色農業打下了基礎。並且隨著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元謀縣農產品區域化生產形成了壩區以蔬菜種植、鮮食水果種植和水產養殖為主,山區半山區以烤煙種植、林果種植和畜牧養殖為主的格局,番茄、豆類、黃瓜等蔬菜品種和葡萄、青棗等經濟林果品種逐步實現在一定區域內集中種植,特色優勢明顯。農業結構進一步趨於優化合理。
(二)農業產業化水平日益提高。農業龍頭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專業合作水平不斷提升。全縣的番茄、辣椒等蔬菜品種基本上已實現工廠化育苗,年推廣應用麵積近5萬畝。
(三)農業標準化體係逐步健全。深入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強化農業投入品管理,加強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農業標準化生產全麵推行。全縣累計已獲得無公害農產品認證27個,綠色食品(A級)認證24個,有機食品認證1個;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麵積20.28萬畝,綠色食品產地環境質量達標麵積15.6萬畝,出口蔬菜質量安全管理示範區麵積21.05萬畝。
(四)農業科技化水平不斷增強。大力實施良種化工程,全麵推廣高產、優質、抗病能力強的良種,主要農作物品種實現每2-3年更新一次,良種覆蓋率達到95%以上。農業機械化步伐不斷加快,全縣拖拉機、微耕機等農業機械人均擁有量在全州居於前列。
(五)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加強農業節能減排,實施測土配方施肥行動、農藥減量控害工程、畜禽排泄物治理工程,農業生產方式不斷轉變。聯防聯治植保體係逐步健全。
(六)農業園區建設不斷深化。以特色農業、有機農業、現代農業為理念的農業園區建設不斷深化。高原特色農業、滇台有機農業、特色莊園示範區建設穩步推進。
二、元謀縣發展高原特色農業具備的優勢
(一)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元謀縣位於滇中北部金沙江幹熱河穀地帶,立體氣候明顯,年平均氣溫21.8℃,終年無霜,光熱資源豐富,年均降雨量621.8mm,是雲南有名的“天然溫室”,許多喜溫作物可在這裏可進行秋冬反季節露地栽培。
(二)優越的生態資源優勢。元謀是典型的農業縣,境內無重工業,特別是沒有化學工業的“三廢”汙染。元謀的水源、大氣、土壤適合無公害果蔬生產。
(三)便捷的交通區位優勢。元謀縣位於省會昆明和國家工業基地攀枝花市的中心點,108國道、成昆鐵路、京昆高速縱貫全境,元謀至雙柏二級公路經320國道與國際大通道連接,把元謀與緬甸曼德勒、仰光和南亞印緬孟地區連接起來,為冬早蔬菜外銷提供了便捷的運輸網絡。
(四)豐富的農業資源優勢。全縣共有森林植物資源175科、糧食作物資源6科、蔬菜28科、果樹31科、油料8科、煙草1科、花卉及綠化植物70餘科。並且多年以來,元謀在植物新種類、新品種的引種試驗示範和推廣方麵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五)不斷完善的服務保障優勢。一是發展的基礎牢固。多年來縣委政府始終把發展蔬菜、林果產業作為富民強縣的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在全縣已經形成了較好的發展氛圍。二是監管機製完善。在農藥化肥等農業投入品的經營和使用、大田生產全過程、市場準入方麵,形成了一整套的監管辦法和措施;三是產業化經營格局基本形成。通過抓好“三化三區”建設工作,全縣綠色產業建設成效初顯,呈現產銷兩旺的強勁勢頭。
三、元謀縣發展高原特色農業麵臨的困難和問題
(一)農業基礎設施滯後。以水利為例,新中國成立以來,元謀水利條件有了極大改善,可灌溉耕地麵積已經由解放初期1.5萬畝增加到了2011年的18萬畝,但農業生產抵禦自然災害能力還有待於進一步加強。水利需求和現實之間差距較大,水利建設的任務非常艱巨,
(二)產業化程度不高。元謀縣蔬菜產業雖然取得了長足發展,但總體上產業化程度不高,除少部分為公司、企業、協會基地生產外,大部分是菜農個體生產,單家獨戶的小生產致使產業化、規模化和集約化經營程度不夠。
(三)與市場銜接不到位。一是流通農產品檔次較低。全縣有30多萬噸的蔬菜產量,但經企業商品化處理後銷售的僅有3萬多噸,農產品分等級精選、半成品加工和規格化包裝等增值服務能力還比較弱。二是批發市場價格波動大。元謀縣農產品大部分以初級產品形式批發銷售,成交價格受短期市場需求、氣候、運輸等因素影響較大,交易價格極易大幅度漲跌,對農業生產負麵影響極大。三是農民在農產品流通中處於弱勢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