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貧困地區由於曆史的、地或的以及其它方麵的多種原因造成了經濟比較落後,現在正處在大力發展經濟,脫貧奔小康的攻堅階段,因此,貧困地區在貫徹執行黨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製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時候,一定要注意發展經濟文化。文化產業的發展將會改變資源配置結構,優化資源布局,推動要素組合,促進經濟增長。因此貧困地區這次在深化文化體製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時,一定要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將其作為發展經濟的一個新的增長點,通過多管齊下力爭貧困地區的經濟得到較快發展,趕上全國發展的步伐,盡快實現脫貧致富的目標。
文化產業是一個龐大的產業群,產業門類在非常多,有電影業、動漫業、出版業、廣告業、演藝業、娛樂業、移動多媒體業、會展業等等,黨中央提出在發展文化產業時,要推動文化產業與旅遊、體育、信息、物流、建築等產業融合發展,增加相關產業文化含量,延伸文化產業鏈,提高附加值。貧困地區由於總體經濟發展滯後經濟實力有限,因此,在開初發展文化產業時,不可能將整個文化產業群都做起來,現在開發有些產業,如電影業、動漫業、移動多媒體、會展業這些高端文化產業,還不具備條件,因此在初始發展文化產業時,必須要找準突破口,根據當地獨特的地理優勢和自然環境,以及現實經濟發展狀況,從實際情況出發,因地製宜,選好產業項目,促進其發展。
有人認為“旅遊本身是一種文化現象。旅遊的過程就是遊人經曆文化、體驗文化、閱曆文化的過程”,“站在文化角度來看,抓住旅遊就是抓住一個巨大市場”,“隨著文化旅遊消費需求的日趨旺盛,文化旅遊產業必將迎來快速發展”。因此,貧困地區在發展文化產業時,可以從發展旅遊文化產業開始。根據貴州省常樂先生披露,貴州省1999年旅遊收入僅僅是48億元,可是經過十年的努力發展到2009年已經達到805億元,到2010年貴州的旅遊收入首次突破千億大關,達到1061億元,在全國各省、市旅遊收入占GDP比重方麵貴州名列全國第一,旅遊業已經成為貴州發展的核心競爭力之一。江西省革命老區井岡山舉辦了紅色旅遊博覽會,推出了紅色旅遊文化經典路線遊,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據初步統計,2012年全國紅色旅遊共接待遊客6.7億人次,同比增長24.07%,在紀念場館免費開放的前提下,紅色旅遊年綜合收入1667.5億元,同比增長15%。旅遊業是一個很強的經濟產業,同時也是一個經濟很強的文化產業,文化是旅遊的核心。可見一個地方隻要抓住旅遊文化產業的發展,便可以促進一個地方經濟的發展。因此貧困地區在發展文化產業時,可以首先著力發展旅遊文化,通過旅遊文化的發展,逐步地啟動其他文化產業的發展。
我國貧困地區一般是處在“老、少、邊、窮”地區,“老”即老革命區,“少”即少數民族地區,“邊”即交通不便邊遠山區,“窮”即工業欠發達,一般是農業地區。可是這老、少、邊、窮,又使得貧困地區具有的得天獨厚的,優美的自然環境沒有受到破壞,曆史文化遺跡能夠完整保存,並有許多現代革命遺址的現象,從而使得貧困地區蘊藏著豐富的旅遊文化,它幾乎涵蓋了各種旅遊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