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祖父是盞不滅的燈(2 / 2)

祖父作為“劉鄧大軍”的一員戰將,是我讀大學之後才知道的事情。解放武漢以後的祖父,因為有一定文化基礎,兼又是地方幹部。便未再隨軍繼續南下,解放湖南、廣東,而是先後留在了湖北省委組織部、地方醫科高校等部門工作,分管衛生、教育等領域。當時,湖北省有兩所醫學院,一所位於武昌的湖北醫學院(今武漢大學醫學院),一所是位於漢口的武漢醫學院(今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祖父被任命為湖北醫學院的黨委書記,而祖父在河北地區的戰友、摯友孔鈞先生則被任命為武漢醫學院的黨委書記,孔鈞先生如今已經年屆九旬,將門之後名不虛傳,他的嫡親孫女就是著名演員劉亦菲。

1965年6月26日,毛主席作出了“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指示,即著名的“六 二六”指示,湖北成為全國試點省份。次年,祖父即受周恩來總理與陶鑄同誌的委托,在湖北省鹹寧地區(因該區與湖南、江西、安徽等地接壤,具備中南五省的輻射性)興辦“湖北醫學院鹹寧分院”與“鹹寧市人民醫院”,成為全國最早的“衛生工作的農村試點”。以湖北為試點,全國農村廣泛地實行了“合作醫療製度”,形成了集預防、醫療、保健功能於一身的縣、鄉、村三級衛生服務體係。特別是以“赤腳醫生”為標誌的村衛生員,成為了當時全民保障醫療的最好範例。

近年來,我曾翻閱了祖父在獄中的“讀書筆記”,讀後驚訝地發現,在“文革”中,被打成“走資派”的祖父,雖然一切工作都被迫中止,且在無休止的批鬥、關押中,但仍牽掛著作為試點的湖北省醫療工作,並做出了許多常人難以想象的努力。最終個人的毅力敵不過時代的瘋狂,1970年,被“造反派”關押八個月的祖父,病逝於鹹寧地區醫院。

這一切正如康德所說:偉大的事業總歸是由理想主義者們來完成的。在艱苦卓絕的“文革”中,祖父的戰友、同事們仍然在醫療戰線上進行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事業,作為中部地區的湖北省,其醫療質量與合作醫療經驗在數年內一躍位居全國第一,成為名副其實的“模範省”,祖父與其同事們在生前的付出終於獲得了肯定。1968年,毛澤東主席曾批示推廣“湖北省長陽縣樂園公社”的合作醫療經驗,上個世紀70年代,世界銀行和世界衛生組織把中國的合作醫療稱為“發展中國家解決衛生經費的唯一典範”。這些成績,有些祖父能看到,有些祖父永遠卻看不到了,但麵對這些令人寬慰甚至驕傲的成績,祖父完全可以含笑九泉。

《西遊記》裏說,人死如燈滅,但《左傳》裏還有一句話:“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對於已經逝世四十年的祖父來說,人死卻並不如燈滅,相反,祖父卻為這“三立”做了最好的詮釋。為國立德,為家立功,為後人立言,為黨為國操勞一生的祖父,做到了古人的“三立”之要求。

今年是祖父百年誕辰,我在兩本書的扉頁裏都寫著題贈給我敬愛的祖父,我沒有見過祖父,但血脈裏流淌著祖父的血,這是一種家族的傳承。而且,在我看來,終身充滿著理想主義精神的祖父,必然是盞不滅的燈,他的理想主義精神與革命主義氣概,將會一直指引我們在他未竟的事業裏前行,哪怕有再大的苦難,都無所畏懼。

責任編輯 陳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