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鄧小平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道路的理論內涵和方法論原則(2 / 3)

(四)戰略步驟——“三步走”

有了目標,但如何才能實現目標?如何縮小差距,化理想為行動,把前景與現實相銜接?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鄧小平立足中國實際並放眼世界,以中國狀況與西方發達國家比較為參考係不斷進行探索,在思考的過程中,大的方麵一以貫之,小的方麵有所調整,由原來設計的分兩步:小康和現代化,發展為逐漸量化的“三步走”戰略步驟,同時他以反映人們生活改善程度的貧苦、溫飽、小康、富裕作為現代化發展過程中階段劃分的標誌。

鄧小平的“三步走”戰略使實現中國式現代化進一步具體化、目標化,既實事求是,又科學合理,既便於操作,又鼓舞人心。分“三步走”,把現實與前景聯係起來,把任務和目標統一起來,使實現現代化成了看得見、摸得著的東西,為黨和各族人民指明了我國進行經濟建設的奮鬥目標和發展方向。

(五)實現路徑——改革開放

在總結曆史經驗的基礎上,鄧小平明確提出改革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路徑,“隻有深化改革,而且是綜合性的改革,才能夠保證本世紀內達到小康水平,而且在下個世紀更好地前進”[3]P237。他指出,“改革是中國發展生產力的必由之路”[3]P136。一方麵,對舊體製的改革為生產力的發展掃清了障礙,開辟了道路;另一方麵,改革是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鄧小平進一步指出:“我們建設社會主義的方向是完全正確的,但什麼叫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還在摸索之中。”[3]P227而這種摸索最主要的就是通過對舊體製的全麵改革,不斷創造適合生產力發展的新形勢、新方法、新路子,使社會主義日臻完善。通過改革建立的新機製及其運作,將為中國的現代化發展道路提供強有力的體製依托與支持。

鄧小平改革開放思想由於更貼近中國實際,因而對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道路具有積極的指導意義,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注入動力,加速現代化發展進程。

二、鄧小平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道路的方法論原則

麵對國內國際嚴峻形勢,鄧小平勇擔重任,以驚人的政治勇氣和超人的智慧、務實的作風加之縝密的思考,探索中國發展道路新實踐,為中國道路的新發展奠定了極其重要的理論基礎與實踐經驗。歸納起來,鄧小平開創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道路的方法論原則體現在以下五個方麵:

(一)從實際出發,獨立自主開創自己的發展道路

曾經一度“走俄國人的路”,使我們吃了照抄照搬別國道路的苦頭,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我們開始強調“走自己的路”,但是由於並沒有真正運用於實踐,因而使社會主義陷入曲折和倒退。

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們開始真正擺脫蘇聯模式的束縛和影響,開始獨立自主地探索自己的發展道路。黨的十二大上鄧小平明確地提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一思想並在以後反複闡述。“所有別人的東西都可以參考,但也隻是參考。世界上的問題不可能都用一個模式解決。中國有中國自己的模式。”[3]P261但是,這並不意味著隨意創新,必須一切從實際出發,根據中國既有的國情進行獨立自主的探索。“過去搞民主革命,要適合中國情況,走毛澤東同誌開辟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現在搞建設,也要適合中國情況,走出一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2]P163根據中國底子薄、人口多,社會生產力落後這些現實國情,鄧小平作出了我國還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論斷。可見,我們建設社會主義,應該認真學習和借鑒世界一切優秀文明成果,但是我們的立足點應該放在本國的實際情況上。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曆史證明,凡是脫離本國的實際情況,不加分析地複製別國的經驗和教訓,都不會取得成功。隻有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真理為指導,懷揣“中國夢”,從“中國國情”出發,依靠“中國人民”,凝聚“中國力量”,弘揚“中國精神”,開拓創新,才能使“中國道路”越走越寬。

(二)建設社會主義,必須能惠及所有人的實際利益

打土豪、分田地,人民翻身做主人,這些真切的利益空前地調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他們充分信任和擁護中國共產黨,建設新中國。但是,由於仍停留在鬥爭的思維中,使得我們在探索如何走社會主義道路之初走了不少彎路。

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討論開展後,鄧小平指出,我們總結建國30年來的經驗教訓,最根本的一條就是要有利於發展生產力,有利於改善人民的生活。空講社會主義不行,人民不相信。對於經濟文化落後的中國來說,要發展必須首先發展經濟,發展生產力。因此,這個多年來被人們忽視的問題終於被提高到應有的位置,這是符合當時曆史條件的。

“社會主義原則,第一是發展生產力,第二是共同富裕。”[3]P172鄧小平多次強調:“如果富的愈來愈富,窮的愈來愈窮,兩極分化就會產生”,“如果我們的政策導致兩極分化,我們就失敗了;如果產生了什麼新的資產階級,那我們就真是走了邪路了”。[3]P111他認為實現共同富裕的前提是生產力發展到一定程度,必須掌握好時機,他指出:“什麼時候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在什麼基礎上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要研究。可以設想,在本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的時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3]P374社會主義的價值,就在於避免社會動蕩和兩極分化的前提下使現代化的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實現人民的共同富裕。如果在生產發展的同時,人民群眾能夠共享改革發展成果,整個社會遵循公平正義原則,社會主義道路就會沿著正確方向前進,我們就會離國富民強的發展目標越來越近,否則就會背離社會主義大道,我們黨的理論基礎就會受到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