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以162萬元的預算在上海置業,選擇麵並不大,隻能在外環線附近購買70平方米左右的兩房,而且隻是房齡較長、品質一般的新村工房。而如果將置業範圍選擇在市中心,選擇麵更窄,隻有考慮40~50平方米之間的一室戶。
購房資金成本偏高
如果從另外一個指標來看——租售比,雖然目前房價從最高點有所回落,但還是遠離正常水平,也從另外一個層麵表明租房更為合算。
通過“房屋租售比”這一數據可以看出租金與房價之間的差距是否合理,其計算公式為:房價租售比﹦單套月租/總價。就國內公認的標準,房價租售比為1:200比較合適。舉例說明,一套總價為200萬元的公寓,如果月租金為10000元的時候,買、租都合適。但如果租售比超過1:300,說明房價中出現了泡沫。
就目前而言,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租售比已經普遍超過1:400,部分中小城市租售比甚至達到1:800的高位,遠超國際警戒線。房屋租售比畸高,其實反映出這樣一個現實,即租房比買房合算。我們以北京的天通苑為例,一套麵積約120平方米的三房,掛牌價約180萬元,這套房產在租賃市場上,可以租到每月4000元左右,由此估算其租售比為1:450,房價中仍然存在不小的泡沫成分。
房屋租售比其實可以通過另外一個更為直觀的指標來反映,即月供/租金比率。該指標為國內知名投行中國國際金融公司(簡稱“ 中金公司 ”)所采用,在月供成本超出月租成本的情況下,即大於1倍,買房不如租房。
再回頭觀察上述案例中的月供/租金比率。根據目前的利率水平,即使可以享受到8.5折的優惠利率,貸款7成、126萬元,貸款期限為30年,月供(等額本息還款法)為7548元。月供/租金比率約1.9倍,遠高於正常水平,表明租房合算。
買房機會成本大
另外,我們還可以從買房與租房之間的資金機會成本方麵來進行比較。
同樣是對於上述北京天通苑案例來說,一年的租金為48000元(還必須在滿租的情況下)。而根據目前的租金水平上漲情況來看,每年上漲幅度在10%左右,因此連續租住3年,總共支付租金為158880元。但如果將54萬元首付款(3成)全部用來購買國債,根據財政部公告,最新發布的3年期國債年利率為5.58%,3年收益可達90396元,實際支付的居住成本隻有68484元。而如果是買房,首付款部分是沒有收入的,前3年的房貸利息為222331元,買房比租房要多支出153847元成本。這意味著,在現階段買房的機會成本比較高,不如租房來得實惠。
其實,這樣的現狀跟房價快速上漲而租金上漲滯後有很大的關係。目前,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公寓租金回報率極低,大多數在2%左右,少數地方如北京、上海市中心區域甚至低至1.5%左右。而當房價不漲,並沒有機會通過房價上漲而獲得資本利得的情況下,買房其實並非上策。
(來源《理財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