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價滯漲,租房合算
首批房奴解放:紙上富貴?
在房價上漲階段,肯定是買房合算。因為隨著房價的上漲,購房會產生資本利得,因此不管付出的成本有多高,最終能夠通過房價的上漲而獲得收益,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買房顯然更為合算。就如上海來說,中環線附近的公寓價格在3萬元/平方米左右,因此購買一套100平方米的兩房,總價約300萬元,按照目前最優惠8.5折的房貸利率,7成、30年貸款(等額本息還款法)計算,月還款額為12580元。
其實,在現階段,房價回落的壓力非常大。中央政府對樓市調控的力度不會放鬆,尤其是在抑製投機和投資性需求方麵,肯定不會放鬆。因而當房地產市場在逐步回歸以居住需求為主的時候,在沒有炒作的前提下,已經漲到相對高位而且透支了的房價,回落的可能性不小。
當前市場走勢也印證了這樣的判斷。據了解,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開發商均采用“以價換量”策略,降價幅度在20%~30%左右,個別別墅項目降幅更是接近4成。降價促銷成為近期各地樓市的“主旋律”。
而對於市場未來走勢的判斷,專家分析指出,“兩會”結束之後,基調已定,既不加碼,也不會放鬆甚至動搖,樓市前景逐漸明朗。可以預見,在這種市場環境下,房價上漲的可能性很小。而對於政府部門來說,也希望房價能夠有一定幅度的回落,以刺激成交量的回升。正是因為如此,廣東省房協近日喊話,提醒開發商積極降價,抓緊時機賣樓。
那麼,在現階段到底是買房合算,還是租房合算?
我們可以通過多種指標來綜合考量租房與買房之間的區別。比如目前房價水平與合理房價水平之間的差距、買房與租房之間開支的比較,以及買租之間的機會成本比較等。通過一係列的對比我們會發現,其實現階段租房更為合適。
今年年初,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表示,“房價還遠遠沒有回到合理價位”,並提出房地產市場調控的目標就是要讓房價回歸到一個與居民收入相適應的合理價位。而當房價尚未回到合理水平之前,購房顯然會因此而背負過高的財務負擔。在這種情況下,租房更合適。
對於房價的合理水平,對象不同,對應的標準也會有所區別。因此,我們有必要先來確定討論的對象,唯有如此,討論才更有針對性。同策谘詢研究中心有關人士認為,可以根據各地符合住房保障體係的最高上限為標準來討論這個問題。顯然,這種標準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因為超過該上限,被排除在住房保障體係之外,已經具備購買商品房的條件。之所以選擇這種標準作為考察對象,是因為該標準是經過政府部門反複測算製定並公布,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以上海為例,人均收入超過5000元/月的家庭就是商品住宅購房者了。按照目前上海平均家庭人數2.7人計算,平均家庭年收入為16.2萬元。國際上通行的合理房價水平為6~8年的家庭總收入,考慮到我國的現實情況,比如存在隱性收入現象,所以該標準可以適當放寬到10倍,因此對應合理房價水平為162萬元,按每套麵積100平方米計算,單價在1.62萬元/平方米。
根據相關研究機構公布的市場監測數據表明,在今年2月份,上海套均總價為220萬元,比合理房價高了35%,超過了普通商品房購買者的購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