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產增值數倍多是紙上富貴?
首批房奴解放:紙上富貴?
十幾年前,我國正式結束福利分房製度,開始房改,商品房也首次上場和市民見麵,購房貸款應運而生,自此,很多人為了買房而背上了沉重的債務。10年過去,首批房貸將迎來清款大限,首批房奴也將迎來集體還清房貸的日子,進入“無債一身輕”的狀態。
其實首批購房者算不上真正的房奴,光看房價,早已今非昔比。2002年鄭州市區商品住房價格多在2000元以下,而如今,根據鄭州市房管局數據,鄭州市新建商品住房均價為6696元/㎡,鄭東新區和中心城區已達萬元以上。從收入漲幅看,可以說收入漲幅基本是不足一倍,但房價已經翻了超過兩番,與如今的第N代房奴相比,早期購房者的還貸壓力並不算大。
競合地產董事長王東說,其實對於首批房奴來說,目前的還款壓力已經很小,當時房屋總價也多在10萬~30萬元,市民貸款額度大多都在20萬元以下,每個月還款也就在1000元左右。不隻是10年期的人到目前基本上將全部還完貸款,也有一部分當年辦理15~20年期限貸款的市民,也早就具備了還付能力,因為1000塊錢對於現在的人來說已經很少了,所以很多人紛紛提出提前還貸,應該說,這10年間,首批房貸基本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
今年36歲的張先生2002年通過住房貸款買了房,算是鄭州市最早的房奴之一。當時他選購了一套總價30萬元的房子,第一次嚐試貸款買房,心裏沒底,想著借得越少越好,於是把所有的積蓄再加上跟父母、親戚借的錢,全部拿去交了首付,然後選擇貸款10萬元,按揭8年,月供1000多元。不過,僅過了一年半,在老人的勸說下,他就把所有欠款都還清了。
張先生說,按照目前市場價格估算,目前這套房子的總價已超過百萬元。換言之,10年前購買的一套房子,10年後賺了約70萬元,增值逾兩倍。有銀行人士計算,如果10年前存款10萬元至今,一般也隻能增加3萬多元的利息收入。
“作為首批貸款購房者,首先享受了這幾年房價大規模上漲的行情,房產價值已經翻了幾番;其次,享受到了當年非常優惠的房貸利率政策。以上兩點,可以說首批房奴是國內最成功的財產性收入者了。”對於首批房奴,有業內人士這樣評價。
遙想十年前的房價,對比今日的房價和房奴,一方麵房產增值數倍,另一方麵當今房奴壓力更勝當年。記者采訪十年前購房者感受,多數觀點認為與同期工資收入增長比較,買房可算是不賠本的買賣。
可以說,首批“房奴”是幸運的,他們留給了第二批、第三批房奴無限羨慕的空間。但是,他們在幸運的同時,也必須承擔和2008年之後購房的“房奴”一樣,數十年的高額房貸,收入的三四成都悉數給了銀行。對於多數人來說,“房奴”意味著工作壓力的陡增和生活質量的下降。
“在今天看來,那時的房價和每月還款額非常低,感覺好像以前買房壓力比較小,但是那時候我們工資也低啊,每個月收入將近80%都給了銀行,房子買的也是一點也不輕鬆啊。”70後劉先生也是首批房貸者,今年剛剛還清貸款。劉先生說,從賬麵上來看,他的房子首付加上分期支付的錢款,比現在的房價低很多,但買這個房子是為了自己居住,因此自己不可能因為房子升值就把它賣了。所以,即使房價翻了好幾倍,對於首貸族來說,所謂的增值也僅僅是“水中月,鏡中花”而已。
實際上,第一批房奴的困境和當今房奴沒什麼區別,透支了10年的自由和幸福,換來了一個概念中的百萬元房產,利潤看得見摸不著。競合地產董事長王東表示,隻要沒有最終套現,房價的飆升並不意味著財富的增長。房產增值,對於以家庭居住為主的“前房奴”來說,意義不大,最多是相比現在買房,節省了一大筆費用,除此而外,享受不到房產增值的實惠。但擁有幾套房的除外,他們可以賣掉多餘的房子,從中套現,從而實現財富的快速積累。(來源:大河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