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裏斯汀含著眼淚把梵高送上離開的火車,他們彼此深深地望著對方。不管怎樣,他們曾是彼此第一次以夫妻名義生活的人。他們都明白,從此以後可能不會相見了。
在紐恩南的日子
梵高去了哈穀,那是荷蘭北部的一個小鎮,到處都是花草茂盛的原野。風車、奇妙的橋梁、黃昏時的雲霞、傾斜的茅屋、各種不同的樹木、運河裏載滿貨物的小船都使梵高感到美妙無比。
梵高租了一間閣樓,就開始努力地作畫。別人看見他的模樣總是嘲笑他。他已經習慣了,絲毫不在意他人的眼光。根據自己的近況,他連續給提奧寫了兩封信。
親愛的提奧:
小塊麥田的邊緣呈現清朗的色調,秋天的落葉在微風中飛舞,發出瑟瑟的聲響,金色的樹葉和黑色的樹幹形成明顯的對比。
充滿光輝的天空,沒有一點兒陰影,顏色是一種無法形容的紫色,其中摻雜有紅、青和黃等各種顏色,不管我走到哪裏,都發現它在我的頭頂上。
親愛的提奧:
我的內心近來發生某種變化,我正站在這孤獨而寂寞的灌木叢生的荒野上,感到自己的心靈正逐漸提升、堅強起來。似乎在我的心裏蘊藏有某種卓越的東西。
嚴冬來臨了,凜冽的寒風吹襲著荒野,像尖刀似的刺入肌膚,令人全身顫抖起來。梵高想到了溫暖的家和親人們,他乘車回到了紐恩南。
紐恩南的牧師住宅是白色的兩層小樓,後麵有一座非常大的花園,園中有榆樹、樹籬和花圃以及一個水池。梵高和最小的弟弟科爾住在起居室上麵的那間臥室。每天清晨,他一睜眼就能望見太陽升到他父親那所教堂的精巧的尖頂之上,輕輕地塗上一層淡而柔美的色彩。他希望靜下心來單純地從事畫畫,沒有別的願望。
梵高想深入到鄉村中去,描繪田園生活。就像米勒一樣,他希望和農民生活在一起,了解他們,描繪他們。他確信,一些人雖然來到了城市並且定居,但是鄉村給他們留下了難以忘懷的印象,他們對鄉間的田野和農民懷著終生不渝的眷戀之情。
紐恩南一帶有許多織工,他們住在小小的茅草頂的房屋裏。屋子裏麵通常有兩個房間,一間是全家住的臥室,僅有一扇能照進一束光線的小窗。一個織工勞累地工作一個星期可以織60碼布,織布時還得要其他人在一旁為他纏紗團。他們就靠織的這塊布,送到工廠主那裏領取可憐的一點報酬。他們寡言少語、安分守己,從不反抗生活。梵高和織工們很快結為朋友,因為他們心地單純,隻要能維持生活就別無他求了。
回家後不久,梵高就感到來自親人的隔閡,他的妹妹一點都不喜歡他,因為他的行為和外表實在太怪異了。她們擔心梵高回來後,會影響人們對她們的看法。梵高懷著難過的心情給提奧寫了信。
親愛的提奧:
我感到十分傷心。離家兩年後回到家裏來,雖然大家表麵上對我非常親切,彼此心中卻存有隔閡。家裏人一點也不能理解我。
大家似乎把我看成一隻笨拙無用的狗,我的心情壞透了!這隻狗走到哪兒,似乎也隻能給大家帶來無限的麻煩,因為這隻狗大聲狂吠,又臭又髒。
其實,這又有什麼關係呢?它有過無數的坎坷經曆,它有一顆善良的心,它並不是一隻普通的狗。它目前雖然被人飼養著,但陪它在一起生活的,無非都是些小毛蟲。所以,它一定得到哪裏去找個狗窩才行。
這隻狗是父親的兒子,由於它長期在原野上生活,所以野性難改。但是,飼養它的主人卻忘了這一點。而這隻狗的本身也不懂得自愛,並未把野性稍微收斂一些。
也許它會突然心血來潮,向著某人狂叫不止。果真如此的話,何妨叫獵人過來對準它發射一槍,殺死它算了!
殊不知這隻狗私底下卻也很懊悔,因為在那灌木叢生的原野上,孤獨感未見得會比在家裏少些。
它在膽怯之餘,才跑到村莊裏來,希望大家能寬恕它的錯誤,它打算今後不再這樣可憐兮兮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