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卡斯是比利時煤礦公司所屬的七個礦山中的一個,是博裏納日最老、最危險的礦井。馬卡斯有著可怕的名聲,因為有許多礦工在瓦斯中毒、瓦斯爆炸、礦井坍塌中喪生。地麵上有兩所低矮的磚房,屋內裝置著把煤吊出礦井的機器,煤的分級和裝車就在這兒進行。一個由黃色磚砌成的高煙囪,整日向周圍放出濃得可以用手捏住的黑煙。馬卡斯四周是窮苦礦工們的棚屋、幾棵被煙熏得烏黑的枯樹、糞堆、灰堆和煤堆,是一個陰暗的地方。

梵高見許多礦工們走出大門,他們不分男女,穿著同樣粗劣、破爛的外衣,頭上戴著皮帽,染滿煤灰的臉與眼白形成鮮明的對比。礦工們天沒亮就要下井幹活,他們身材矮小,肩狹背駝,骨瘦如柴。

晚上,德尼太太把朋友雅克·弗內介紹給梵高。雅克·弗內是馬卡斯的一個工頭,能告訴梵高許多工作時所需要知道的情況。雅克矮矮的個子,駝背,一雙博裏納日人的神色抑鬱的窩眼。他是一個誠實、善良的人,對其他的礦工十分友善。不幸的是,他得了肺病,可能連這個冬天都熬不過去了。

雅克想把礦工亨利·德克拉克介紹給梵高。他們一起走進寒冷的夜晚。礦工們的棚屋都是些簡陋的單間木房,這些房子的排列毫無次序,不過是角度不同地沿著山坡往下延伸,像一座歪歪曲曲的迷宮。隻有那些走習慣了的人,才會從中找到要走的路。梵高踉蹌地跟在雅克後麵,被岩石、樹幹和垃圾堆絆倒幾次。大約走了棚屋區一半的路,便到達了德克拉克的小屋。

德克拉克的小屋和峽穀所有的草棚一模一樣。泥地、草頂、板牆縫裏塞著破布條擋風。屋後兩角擺著兩張床,一張床上已睡著三個孩子。屋裏隻有一隻橢圓形爐子、一張木桌、幾條長凳、一張椅子,牆上釘著一隻盒子,裏麵放著杯壺。屋裏還養著一頭山羊和幾隻兔子,這樣就可以稍稍補給營養。

德克拉克太太把門的上半部分打開讓兩人進屋。她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老得多,憔悴不堪。在結婚前,她和德克拉克在同一個礦層裏幹了許多年的活。

德克拉克自負是博裏納日中唯一的礦山所摧毀不了的漢子。他曾經遇到很多危難都沒有喪命。德克拉克性格直率,愛打抱不平,所以經常被派到最壞的礦層中。礦工們的日子連奴隸都不如,早上3點就下井,井下又黑又熱,他們不得不光著身子幹活,並且隻能跪著幹,因為直不起腰。空氣裏充滿煤塵和毒瓦斯,沒法呼吸。不分男女,從八九歲起就開始下井,不到成年就發燒,害上肺病,一般隻能活到四十幾歲,然後便死於肺結核病。他們得到的報酬是一間小棚屋和僅夠糊口的一點食物,幾乎天天都在死亡線上掙紮,病了就被攆出來,沒有一分錢,死了就被像條狗似的被埋掉,留下老婆、孩子靠鄰居、街坊接濟。

梵高發現礦工們沒有知識,大多數人目不識丁,但他們幹起那苦活來,卻聰明幹練。幾天後,梵高在德尼的烤房後的一間簡陋的席棚中,舉行了他的第一次宗教集會。他把這地方收拾幹淨,並搬來幾條長凳。

礦工們坐在長凳上,望著煤油燈下高高舉起《聖經》的梵高,專心地聽著梵高以《使徒行傳》第十六章第九節:“夜晚,一個馬其頓人站著,懇求保羅說:‘到馬其頓來幫助我們吧。’”為開場白。

“我們應該想到這個馬其頓人也是一個幹活的,我的朋友們。他具有不朽的靈魂,他需要取之不盡的食糧——上帝的福音。”梵高以真摯同情的語調說著。

村裏有許多患病的人,梵高天天輪流去看他們,並帶一點牛奶或麵包、暖和的襪子或一條被單給他們。礦工們都很喜愛和尊敬梵高。村裏沒有一間草棚,他沒有送去過食物和安慰;沒有一間草棚中的病人,他沒有護理過。他為每個不幸的人祈禱,把上帝的光輝帶給每個可憐的人。

生活中唯一的不足,並使梵高煩惱的因素,是他還得靠父親養活。每天晚上,他為能夠賺幾個法郎糊口的日子早早到來而祈禱。天氣變壞了,烏雲籠罩整個地區。大雨傾盆,凹陷不平的路上、峽穀中、草棚的泥地上,盡是泥漿的小河。這時,梵高收到一封信,他慌亂地拆開信封。

親愛的梵高:

委員會已經知悉你的出色的工作,因此決定給你六個月的試用期。從今年1月開始,如果到6月底一切順利,將把你的委任轉為永久性的。你的薪水將是每月50法郎。

請常來信,要有信心。

皮特森謹上

梵高緊緊捏著來信,欣喜若狂。他終於成功了,再也不用依靠任何人來養活自己了。他在桌旁坐下,給父親寫了一封內容紛亂的信,興奮地說明不再需要父親的幫助,並表示從此刻起,將努力使家庭為他感到驕傲。

現在,梵高是受委任的福音傳教士,他又找了一個大房子,作為講道的永久場所。有時下午他就召集一些還不夠年齡下礦井的小孩,教他們念書,給他們講一些最簡單的聖經故事。房子裏麵很冷,他就隨一些礦工的妻子和小孩到矸石山上去撿煤,回來生火,然後布道。他臉上和手上的皺紋裏經常沾滿了黑煤灰,感覺和礦工們沒有兩樣,礦工們對他也就有了一種親切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