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達倫敦兩個小時後,我又搭汽車前往拉姆斯蓋特。這一段路程需四個半小時。一路所見令心情很不暢快,地麵亂草叢生。一路上到處可見樹木茂密的丘陵,類似故鄉的小丘,卻令人懷念。

途中經過肯塔貝利市,街道上古木參天,莊嚴的大教堂隨處可見。有關這裏的景色的繪畫,我經常在美術館裏見到。

“拉姆斯蓋特還沒到。”我一邊在心中暗想,一邊仍眺望窗外的風景。

下午一點鍾到達斯多庫斯牧師的家,房屋在廣場的中央,那裏是大片草地。周圍有鐵欄杆,欄杆上積滿灰塵。這裏隻有二十四位十歲到十四歲的兒童,不算是一所大的學校。從餐廳可以看到大海。

……

熟悉學校的環境後,梵高又給提奧寫了第二封信。信中說,他在學校的日常工作是兼任學生的法語、德語、算術老師,還要在課後照顧他們,而且在周末要給他們洗澡、整理房間。還說他在學校有一間專用的房間,隻是房間四處空蕩蕩的,他準備掛一幅版畫。在這工作的不好之處是,隻提供食宿,但不支付一分錢的工資。當然,留在此地不是長久之計。

這是一個單調乏味的地方,卻符合梵高的心境,但他思念厄休拉的心情愈加迫切。他在星期六的早晨就步行很遠的路程到倫敦去,沒有吃飯和住宿的錢,就在樹林邊坐著休息。隨著冬季的到來,他還要忍受著寒冷,經常饑腸轆轆、渾身發抖。每次來到厄休拉家的門口,他又踟躕著不敢敲門,看一會兒後滿足地轉身回去,像是已經見到心愛的人一樣。這樣一直持續了幾個月。他在心中躲避著厄休拉已經訂婚的事實,總想象著自己與她結婚的場景。

不久後,梵高在艾爾沃思的瓊斯牧師的監理會學校中找到一個較好的職位。瓊斯是一個大教區的牧師,他雇傭梵高當教員。

瓊斯牧師的那些窮學生都來自倫敦。校長把這些學生的家庭地址交給梵高,派他步行到那兒去收學費。這些家庭居住的街道發出一股令人作嘔的氣味,許多人員眾多的家庭,擁擠在冰冷的、空蕩蕩的房間裏,一雙雙瞪大的眼睛中流露出饑餓和疾病的神色。

梵高很樂意到倫敦出差,因為這使他有機會在歸途中經過厄休拉的房子。梵高第一次向學生家長收取費用時比較順利,但之後可就難了。瓊斯牧師又派梵高擔任副牧師,讓他上台講道。

梵高戰栗著登上講道台,他的聲音嘶啞,不斷地停頓。他努力抑製自己的緊張,回憶在紙上寫得清清楚楚的措辭得當的句子。這些支離破碎的詞句和亂七八糟的手勢,使他的精神突然振奮起來。

瓊斯牧師決定讓梵高到裏士滿去講道。裏士滿的居民們紛紛寫信表示歡迎。梵高宣講的內容是:“我是世上的一個陌生人,別對我秘守你的十誡吧。”他以真摯的感情講述,給教友們以不尋常的感染力。非常成功是對這次講道的評價。

梵高立刻帶著巨大的成功的喜悅,去找厄休拉。他幾乎想在一瞬間出現在她的麵前。黃昏的時候,他終於到了,結果聽到了屋裏傳來喜慶的歌聲和歡笑聲,原來厄休拉結婚了。梵高步履維艱地離開那兒,他的心被撕成小小的碎片。他決定永遠地離開英國。

堅定的傳道決心

進入大學攻讀神學的想法,確定了梵高的下一步目標。他的叔叔們都願意給他提供幫助,在阿姆斯特丹經營美術生意的叔叔承諾給他出學費;擔任海軍司令的叔叔給他提供房子;另一個叔叔則要替他找好的老師,輔導他進入大學必考的科目希臘文和拉丁文。

斯特裏克是梵高的姨父,他是阿姆斯特丹赫赫有名的教士,大家都認為他是極有學識的聰明人。他給梵高介紹了一位優秀的老師。斯特裏克家所在的凱澤斯格拉特街,是阿姆斯特丹的富人區。這是一條馬蹄形大街,在運河沿岸,運河從海港南邊開始,繞過市中心,又朝北返向港邊,河水清澈透明。

梵高在斯特裏克姨父家裏見到了姨媽威廉明娜和表姐凱。凱比梵高年長兩歲,她既溫柔又迷人。梵高見到她後,立即就喜歡上了她。凱的丈夫很強壯,她還有一個可愛的兒子,一家三口總是其樂融融。梵高感到心酸,他多麼地渴望愛情和家庭啊。

努力把一切與學習無關的念頭摒棄,梵高全心投入學習中去。他每天日出前就起身讀《聖經》。當太陽升起來後,他走到窗口俯瞰一群工人上班的情景和遠處迅速前進的帆船。隨後,吃上幾片麵包後,梵高開始連續七小時學習拉丁文和希臘文。學到後來,他的腦袋感到昏昏沉沉,思維混亂不堪。他盡力把那些艱澀的語法裝進腦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