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炒作揚名成風,於是便落筆生金。第二種是靠畫麵取吉兆,
鬆鶴圖題“鬆齡鶴壽”就是,還有畫牡丹題“富貴圖”、畫鯉魚
題“年年有餘”……這些實際上都帶有原始圖騰崇拜的品質。中
國畫靠這兩種迷信,長期難見真正的發展。
原本中國畫並不直接表現大眾生活,是它的致命傷,然而稱
之謂品位高雅的,是文人玩賞的自娛藝術,畫麵氣息起碼還流露
著文人的氣質修養;而當今畫家,又有多少具有畫外的文化修
養?畫作還有多少“文人畫”的氣質?花鳥不似自然環境中的花
和鳥,山水也不是自然的而是概念設計出來的山和水,幾乎成了
隻有筆墨加上概念搭建的軀殼,有些人其實缺乏思想和藝術兩方
麵紮實的積累和修養,違背生活,走旁門左道,把筆墨和形象搞
得怪模怪樣,還標榜為“表現自我”、“抽象”,就算“創新”了,
說成風格、特色;圈子裏人互相抬舉吹捧,盡說些繪畫“鳥語”,
別說大眾也難懂得,恐怕就連他們自己是否懂也是疑問。我年輕
時還算做過專業美術工作,都看不出他們的“作品”有多少可供
悟的意和可感的情。一幅畫賣幾千元甚至幾萬元,也未聽哪位高
明的說出令人信服的理由。
然而在中國就這麼有趣,有人相信這種畫值錢,有人需要吉
兆畫滿足欲望,而且這種求畫風比過去任何曆史時期都厲害百倍
千倍。嗬嗬,現在當畫家的,不乘機塗塗畫畫換進大把銀子,豈
不就成了傻瓜?何必花工夫去增加什麼思想文化修養?何必還要
費心去嚴肅地思考什麼現實問題承擔什麼責任?豈不迂腐到家
了!社會上為追求一己或小集團利益,掛著“改革”、“創新”的
牌子,以不合理代替合理,侵害公眾和長遠利益的例子都屢見不
鮮;我若至今也是畫畫的,幹嗎要守這條清規!
再說鬆鶴圖吧,那些想活百歲的“壽星”家裏掛了它,真能
長壽嗎?這類吉兆畫求之掛之,是寄希望於迷信,盼望天上掉餡
餅式的收獲,淡化做實際努力的意識,是一種唯心的文化傳統、
一種愚昧的民族特性。
此圖我臨摹於二十多年前,說明我曾經也未能免俗;當然如
今再不會愚昧地製造那種延續愚昧的“畫作”。
然而,那種愚昧十分頑劣,覺醒真難。今後肯定還會有人畫
鬆鶴圖。鬆鶴圖的壽真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