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鬆鶴真是長壽
從古至今一代又一代的花鳥畫家,沒有畫過鬆鶴的恐怕極
少。當代一位被稱為工筆花鳥畫大家的,也畫過一幅鬆鶴圖,長
長的橫幅畫麵,從右至左多隻丹頂鶴和一排鬆樹,其實無新意缺
內涵,還被認為是他的代表作。其嫡傳弟子也是當代工筆花鳥名
家,也畫了“鬆鶴同春”……
在曆代詩文、壽聯中可屢見“鬆齡鶴壽”這四個字,於是畫
家們也畫鬆與鶴“表現”長壽的“立意”。所有鬆鶴圖,均是鬆
伴鶴、鶴倚鬆。然而在自然界,鬆多生於高山,喜歡幹旱;而鶴
的生活習性喜在平原,在湖邊、沼澤地、蘆葦灘;有誰見過鶴棲
於鬆上或立於鬆旁?其實詩文、聯句中“鬆齡鶴壽”、“鬆鶴同春”,
並不見得有鬆鶴同在一處的意思;將鬆與鶴畫在一起,是畫家硬
搞“拉郎配”。
鬆鶴圖算不算藝術作品?如算,它具有藝術的哪些要素?它
算不算創作?若也算,又是如何體現其原創性的?“鬆齡鶴壽”,
算是表達了一種意思吧,不過不是通過藝術構思、表現藝術形象
流露出來的,而是靠拚湊加附會貼標簽貼上去的,而且是抄襲前
人、別人,至多是移移位置、變變姿勢而已。你畫我畫大家畫,
無數次重複,談何原創?值得驚奇的是,唯獨國畫藝術有不必原
創的“特權”。這源於儒家文化的正宗血統。儒家學說在中國兩
千多年裏一直是絕對經典、絕對神聖,讀書人隻需重複接受、理
解,不能批評、突破、超越,就形成了獨特的好重複輕創造的文
化傳統,形成了炒冷飯的心理定勢、思維方法和治學價值取向。
一個人一世隻畫梅、蘭、竹、菊,或隻畫虎,或隻畫馬,或……
都可以成大名,其實都隻是重複,也不過是布局、姿勢、筆墨等
形式的變化,不用通過藝術構思表現思想內容或情感趣味。更奇
特的是,中國畫臨摹就不被認為是抄襲和剽竊。惲南田臨摹王石
穀的山水,照樣被當做稀世珍寶。後人臨摹前人,堂而皇之在落
款中附記說明,似是理所應當。
中國畫大都脫離生活,抽掉了藝術創作的思想內涵、藝術構
思等諸多要素,形式和內容重複,照樣有廣泛的社會基礎和良好
的生存條件。這靠兩種迷信:一種是迷信畫家的名氣,認為名氣
越大畫越值錢。買名家畫的大都是富翁,他們是把畫當做風雅的
招牌或金銀珠寶來儲存的,畫好在哪裏,往往不懂也不願弄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