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2 / 2)

資排輩,不能有半點差錯;否則,總有這個心裏不舒服那個不滿

意。坐在台上就比坐台下的高一等,前排、後排又分等,主席台

成了劃分級別的一種程式,強化著人們的等級意識,這難免會使

人聯想到水泊梁山忠義堂交椅排老幾。“五四”要批判的等級觀

念,不知怎的如今又會找到主席台這種好似現代的形式延續甚至

發揚光大。現在在恢複的,是不是正屬當年千萬革命誌士要消滅

並甘願因之流血犧牲的東西?

坐上校慶主席台,也促使我思索了有關校慶的意義。

其實,校慶的意義應當是很明確的,是通過回顧建校曆史,

總結經驗、教訓,使辦學的方向更正確、措施更科學。而學校真

正的成績,主要應不是眼前的升學率,應是從學校走出踏上了社

會取得成就的人才,應看出了多少社會的棟梁。哈佛大學沒有彰

揚升學率卻是世界頂尖的名校,主要靠所出有傑出成就的人才和

科研成果。校慶應當著重介紹所出人才,既要突出社會精英,也

要突出校友中踏踏實實作為的普通勞動者,介紹他們的成長過

程,宣傳他們的作為,褒揚他們的人生境界,除了印上校慶紀念

冊,還應陳列在學校廊下最顯眼的地方,讓參加校慶的校友有一

個參觀的過程,也讓在校學生日後常見。這就突出了校慶該突出

的主題,也才有該有的實效。有了這樣的表彰形式,就不必到主

席台上去排位置。

這種主席台,本是供“主席”在台上主持會議,或者讓發言

者講話的,不講話坐在上邊有什麼意思。無論是知識分子還是領

導幹部,若把上主席台就座當一回事,便是要淩駕於民眾之上,

又怎會有公仆心態走進民眾。渴望坐主席台是為維護那麼一點優

越感,將光榮異化為虛榮,是一種扭曲的心理,似乎有點可憐。

其實,一次短暫的會議,過後誰還會記得台上坐過哪些人?計較

能不能坐主席台,是重形式重虛榮輕實效的國民劣根性的表現,

是我們精神走向文明進步背著的一個沉重包袱。我在職時,也坐

過主席台,也不止一次兩次,也有過那種從台上鳥瞰台下的榮耀

感,有過希望台下人留意自己的心理,因為自認沒有硬性烏紗帽

不是黨政要員,盡管隻有些文藝組織的類官職虛銜,偶爾也會留

意自己座位該排在誰的前邊,現在想想,自己這心理也實在淺薄,

也實在可憐。

學校是百年樹人的地方,主席台排座的做法能否首先從學校

革除,讓學生的心靈遠離等級觀念的影響,塑造出真正具有包括

平等意識的健康靈魂,讓他們踏上社會後能以平等的心態擔任職

務、對待民眾,不再做那種戀權戀利戀虛榮戀地位的“官”,為

這個民族消滅封建等級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