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2 / 2)

慎獨,儒家《中庸》中的含義是,不管有無他人在旁,都要

嚴於律已,一絲不苟,堅持道德操守,曾國藩書“慎獨”自勉,

也是這個意思;又,在簡帛《五行》中,則是指在群體意識中慎

重地對待個人意識。這位作者提倡的大概是《中庸》中的意思。

但那女孩的品行,其實用《中庸》中“慎獨”的含義並不貼切:

交通規則明明存在,明明有紅綠燈警示,也在眾目之中,她隻是

公眾場合守了每個人應當遵守的規矩,就作為慎獨精神來提倡,

把慎獨標準就降低了;當然,每個人應當遵守的規矩,大批人不

遵守,隻有她一人遵守,也著實令人悲哀。我以為這正折射了國

民法紀意識滑坡到了驚人的程度啊!

有一次我在江南某城市坐出租車,與一位騎摩托車的交警同

時遇到紅燈停下,當紅燈倒計時跳到還剩三秒鍾時,那交通警就

發動了明晃晃掛著“交通管理”牌子的摩托車,還有一秒鍾時他

就開車率先衝了出去。這看似“打擦邊球”,實際上也是闖紅燈,

也許是他潛意識中就存在一種執法者的優越感、豁免權,這種意_

識是極頑固也極可怕的。當然這在交警隊伍裏也許隻是極少數,

但執法者在眾目睽睽之下也如此,給廣大市民的交通法規意識的

樹立,會起什麼樣的影響和作用,不是可想而知嗎?

那些闖紅燈的和準闖紅燈的,反映出當代國民身上普遍存在

的浮躁心態,萬事缺乏耐心,急功近利,急於求成,重視眼前、

小局及個人利益,於是習慣短期行為,違規違法操作;於是欲望

和虛榮膨脹,追求浮誇;於是以草率馬虎替代嚴肅認真,以主觀

盲目替代客觀科學……這種浮躁心態,在國民身上已十分嚴重,

連有些黨政領導、執法人員也常存在,而且已不僅是表現在闖紅

燈上。駕駛員開車在其他方麵犯規,如車子或執照被扣,很少有

人不找有麵子的熟人或熟識的交警轉彎打招呼說情;這個扣車扣

駕照的甲交警給麵子熟人或另外的乙交警,從輕或者不處罰;下回

甲交警有了有麵子的熟人或者有親友違章開車被扣,找乙交警,

自然也就能有麵子得便利。據我平日坐出租車、公務車、私家車

司機交談,感覺到似乎很少有司機在交警中沒熟人或者沒有路子

通到交警的,人情、麵子背後是靠什麼維係?這恐怕不〗隹猜測。

如果一個地區的交通管理法規被這種重重疊疊的人情網絡籠

罩著,駕駛人員有恃無恐,還以有麵子自豪炫耀,交通違章違規

便會越發泛濫,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這些現象存在,無論交通

管理還是社會其他方麵的管理,要建立健全的法製,還得跋山涉

水,路途還遙遠著呢。

我的理解,交通法規的本質精神都是紅燈、綠燈,即有行有

止(其中包括快慢有度)。止的目的,是為行,是行的保證;你

止,是為別人順利、安全地行;別人止,同樣是為你順利、安全

地行。人在社會生活各個領域,在人生的全過程,不也都是該這

樣嗎?

不知我們的國民意識中何時也能安上紅綠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