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紅燈 綠燈
五一假期我去了一趟上海。
晚上八點多鍾,我從外灘乘出租車回下榻的賓館,年輕的司
機打量了我一眼問:“你是外地人吧?”我說是。他便跟我搭話,
說剛才有一撥人要坐他車,也是外地來旅遊的,有三個大人和三
個十歲上下的孩子,硬要六人擠一車。他說:“這要超載,明顯
違規,我能做嗎?他們還怨我說‘上海人真死(板)’。五一開始
實行新的交通安全法,違規處罰很嚴,酒後開車兩次被查到,就
要終身取消開車資格,不能跟法規去碰撞呀。”他帶著委屈的情
緒,但沒有上海人輕視外地人的口氣。他還說:“其實上海的出
租車行業的文明程度,已可以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隻是車子不
如他們檔次高。”他似乎很自豪,是為自己,為行業,也為上海。
我說,是交警管得嚴吧?他說:“都嚴,他們對我們嚴,我們也
可以監督他們,交警來處理你違章,得先敬禮;如果不敬,我們
可以投訴;先敬禮這樣的小節,看似無關緊要,若被投訴三次,
就得脫下警服。”
出租車司機的話說明,在上海,司機遵守法規,交警就無權
管;交警觸犯規章,也要受到公眾包括出租車司機的監督;交警
和司機,其實不是管與被管的關係,而是同樣在受到法規的約束,
同樣可以相互監督對方。交警管理交通,目的不在於管,而是在
於保障所有人的安全和交通暢通。有報刊介紹,在美國,交警不
僅是管違章違規,也不僅是處理時態度文明有教養,更多的是服
務,見司機開車發生故障或陷於險境、困境,都會熱心地想方設
法幫助。而美國的開車人,交警、司機、行人的關係很友善,著
名經濟學家茅於軾先生在美國親見過這樣一幕:兩輛汽車相撞,
駕車的都是婦女,都未受傷,兩車都有破損,但還能勉強開動。
她倆把車子弄到岔路上,心平氣和商量解決問題,交換了駕駛執
照號碼,弄清了事故過程,約定時間解決,三分鍾後就各自開車
走了,連警察都未到場。事故發生後,她們首先做的是不妨礙別
人通行,再是以正確的態度對待事故,節約了別人的時間也節省
了自己的時間。我們國內,國民的交通遵守法規意識確實很淡薄,
駕車違規己屢見不鮮,在馬路上所遇見的兩車相撞,就不是這麼
簡單,這就有許多問題,值得與美國國民比較而作深思。
一個城市或一個地區,交警、司機、行人三者都超出管與被
管的意識,都具有為自己和為他人交通安全而養成的遵守法規的
習慣,交通安全管理就進入了自由王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會
達到相當文明的程度。
一家著名文摘報上有一篇文章說,一股騎自行車、摩托車彙
成的車流行到十字路口時,綠燈轉成了黃燈,大批人照樣衝向前
闖過去,獨有一個騎自行車的女青年煞住車等待綠燈。作者讚揚
這個決不隨大流的女孩,還推而廣之擴大外延,提倡人在社會生
活中要有點慎獨精神。其實,這位作者並沒有真正讀懂“慎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