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公司內不設置領導崗位的好處有哪些(1 / 1)

公司內不設置領導崗位的好處有哪些

高管商學院

作者:Jeff Haden(傑夫·黑登)

在公司董事會第一次會議閉幕之際,馬修-普林斯與其它共同創始人就做出了一項非常激進的決定:雲閃(CloudFlare)這家利用安全應用程序提供250億頁麵訪問量的公司中將不會設置任何等級,所有員工都沒有頭銜。這就意味著,公司中沒有副總裁、經理或者主管之類的領導——隻有工程師、設計師等業務崗位。

當接受《公司雜誌》的傑夫·黑登的采訪時,普林斯聲稱這是為了確保所有人在事前就能調整好心態,從而達到關注創意本身而不是提出者的等級,以獲得最終成功的目標。

下麵為二人的對話:

黑登:是什麼讓你覺得,應該取消領導層級並對業務崗位予以更多的關注呢?

普林斯:當時,我們正針對一位技術運營副總裁的候選人進行討論,一名董事會成員就提出了這樣的問題:“他曾經聘用過多少人呢?”我們不知道。“解聘過的呢?”也一無所知。他指出:“我相信他非常聰明,但該頭銜中存在有需要建立並管理一支團隊的暗示”。但實際上,我們之所以選擇他,是希望可以開發出一款產品來。

黑登:這麼說,他的工作更類似技術人員而不是副總裁。不過,為什麼共同創始人也沒有自己的頭銜呢?

普林斯:在會議結束之後,我們想到:“大家都沒有過聘用或者解聘很多人的實際經驗。這麼說,我們都無法成為副總裁。實際上,我們應該是工程師。而且,我們應該是開發者。”因此,所有新員工現在都不要期望獲得一個標示等級的頭銜。換句話說,無人可以擁有這種頭銜。

黑登:不過,按照傳統觀點,對於新員工來說,頭銜就屬於最廉價的激勵措施。

普林斯:哦,我不這麼認為——頭銜肯定是有代價的。畢竟,最出色的創意是自下而上而不是自上而下產生出來的。但是,在絕大多數公司裏,創意總是來自於最高層;換句話說,在選取最佳創意時,等級架構可能會導致依靠個人權威而不是實際效果的錯誤出現。不過,在我們公司中,開發代碼的工程師都可以提出自己的創意並予以完成。

黑登:這麼做,你不怕會錯過出色人才麼?

普林斯:不怕。我們希望來公司工作的都是誌同道合者。多年以來,我屢次嚐試邀請約翰-格雷厄姆-卡明這位具有令人難以置信影響力的程序員兼作家來公司工作。最終,他還是打來了電話,決定加入到我們的行列中。他說:“我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程序員,這說明了我在做以及喜歡的事情,就讓它成為我的頭銜吧”。每次講起這個故事時,我都會變得非常激動;根本原因就在於,它概括出了我們想要做的事情。

黑登:公司外會如何看待這種做法呢?某些創業型公司喜歡給所有員工都設置一個高級頭銜,這讓他們可以從其它公司處獲得更高的重視程度。

普林斯:在最近的一場會議中,一家位於紐約市的大型銀行就要求我們派出高層人員。我們派出了工程師,結果,在場的所有決策者都喜歡代碼實際開發者來到現場的這一事實。畢竟,人們隻是想解決掉自身遇到的問題,而僅僅依靠頭銜是無法帶來答案的——處理高手才屬於此中的關鍵所在。

黑登:你覺得,公司到了什麼規模時才會需要更正式的架構呢?

普林斯:我們覺得,當員工總數到二十、五十甚至一百的時間,現有架構可能就需要進行調整了。不過,我們依然會著眼於如何滿足員工的實際任務,而不是管理的具體對象。

黑登:你能否告訴我,扁平化公司結構都可以帶來哪些好處呢。

普林斯:主要有四點:

可以對員工職責進行輕鬆調整。如果我們聘用了亞當,可能就會指望他來管理鮑勃。當遇到了另外一個項目的話,這些職責可以就需要進行調整。因此,由於沒有等級的限製,內部最優秀員工領導該項目的目標就能夠得以實現了。

這種文化可以為成功提供助力。如果最佳創意能夠脫穎而出的話,一種基於“完成任務”的正確處理模式就可以確保自負不會導致錯誤出現。

這種文化能夠讓公平性得以提高。盡管頭銜有助於進行區隔,但卻經常會涉及到某種隨意方式,這可能會導致潛在或實際的不公正待遇出現。因此,當我們公司對員工進行評估時,依據都是自身工作業績,而不是所謂的排名。

我該怎麼說呢?它確實行之有效。畢竟,在目前規模下,我們不得不發明各種措施來處理大量信息。盡管我搞不明白問題在哪裏,但我們的團隊卻可以做到。顯然,如果所有創意都來自於公司高層的話,我們就不會處在今天的這一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