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這種國家製度還會有其他危險。普京是一位單打獨鬥的領導人,沒有更強大的製度安排或政黨作為其後盾,他隻能憑借自己的名聲和長期擔任領導的資曆。如果事情辦糟了,如果有太多的緊急事情湊在一起而他卻解決不了,如果人們認為他辦事不力或太軟弱,還有,如果由於某種原因他確實辦不了事了,那麼,俄羅斯的整個政治架構就會變得動搖不穩。俄羅斯政治的一切全都有賴於必須維持住普京的魅力型權威。
全球視野下的中俄關係
中國經濟報告:由於出現了烏克蘭危機,俄羅斯同歐盟和美國的關係近來變得十分緊張。今年5月,習近平赴俄參加反法西斯勝利日慶祝活動,而許多西方領導人卻選擇了不參加。中國和俄羅斯在他們的曆史記憶中具有相當多的共同點。關於曆史在全球競技中尤其在中俄關係中會起到什麼作用,你們是怎樣看的?
作者:曆史不會自己記錄自己,它不過是人們使用的一種工具。問題不在於“真實的”曆史是什麼,而在於誰在寫曆史和要達到什麼目的。普京觀察曆史的方式是不容懷疑的,他非常清楚曆史所具有的力量。在書中我們一再強調,他是一位善於利用曆史使之服務於自己的政治目的的高手。
每當讀到或者聽到普京關於曆史事件的描述,尤其是那些被“官方”核準或被國家鼓勵的描述,我們都禁不住要問,為什麼要用這樣一種方式來描述曆史事件和曆史人物?舉例說,人類經曆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為什麼普京和現在的俄羅斯領導層全都會如此癡迷於這個曆史事件?他們也許會認為,不是因為死了那麼多人,不是因為打敗了威脅全球的納粹,而是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使俄羅斯人有了實現統一的經曆。第二次世界大戰是“統一的俄羅斯”的典範,這就是二戰留給今天的價值。普京和俄羅斯領導層需要借助某種東西來動員周圍更多的人口,將他們統一起來。任何一名俄羅斯公民,不論他們分屬於什麼種族,有怎樣的宗教背景,他們的父母或祖父母乃至自己都有說不完的關於二戰的故事。在二戰中,全體俄羅斯人都撇開彼此間的分歧,同仇敵愾擊敗共同的敵人。
曆史敘述是經不起推敲的。事實上,你會發現,你與任何其他人都會有一些具有積極意義的共同記憶,同時,也會有一些具有消極意義的曆史記憶。美國和許多歐洲國家,如英國和法國,也具有在二戰中與俄羅斯並肩戰鬥的“共同曆史記憶”。自然,他們也具有一些其他的消極記憶,包括300年前拿破侖對俄羅斯的入侵。
中國經濟報告:中國采取了一種更加積極的國際戰略。中國的一些行動已經成為如今的熱門話題,例如“一帶一路”和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就你們所知,其他國家對此有什麼看法,又有怎樣的期待?
作者:中國正在變成一個真正的全球性的夥伴,與世界經濟、政治和安全秩序接軌,具有利害關係,這對於美國和歐洲是件大好事。關於中國的那些主要疑問和關於俄羅斯提出的那些疑問其實是一樣的。中國是想通過改革現有的機製和架構使之完成現代化而希望與西方合作共事呢,還是想要另行創造出某種新的不同的機製?中國是否能夠在下麵這個問題上消除西方的疑慮而表現出願意與西方友好交往?這個問題就是:在出現分歧時,中國是在例行會議上通過開誠布公的和具有建設性的討論來解決分歧,還是會強行推行自己的做法。最重要的是,所有各方都應該明確亮出自己的觀點和期望,並打算盡力消除任何誤解。
中國經濟報告:具體說來,中亞是中國的國際戰略的重點地區之一。對於中國在這個欠發達的偏遠地區進行投資,對於我們所說的諸如在能源、基礎設施和貿易領域的 “區域互聯互通”,你們能提出什麼建議嗎?
作者:中亞國家想要突破它們作為內陸國家的困境,希望能夠最大限度地擴大它們與中國、俄羅斯、歐洲、南亞乃至全世界進行貿易的機會。中國的投資將能夠把中亞和世界其他部分連接起來,這必將極大地增強人們對這一地區經濟增長和區域發展的信心。中國投資的另一個重要好處是,在促進所有中亞國家有了更加完善的基礎設施、更加緊密的區域經濟和政治的一體化以及更多的貿易往來之後,它們彼此就會連接成了一體。
蘇聯解體後,這個區域內國家之間的聯係大為削弱,已經對這些中亞國家造成了損害。
國際關係及安全形勢
中國經濟報告:歐洲多少年來日子都過得十分艱難。前麵提到的中國的發展戰略在許多方麵對於歐盟都是好消息。你是否認為,中國在歐亞大陸發揮更大作用應該會受到歐盟國家和它的傳統的大西洋盟國美國的歡迎?
作者:這個問題的答案其實取決於中國與歐盟及其成員國、中國與美國是否能夠建立起彼此信任和具有可預測性的國家關係。
中國經濟報告:你們對當前全球的安全形勢有什麼看法?有許多非常規的威脅正在以一些全新的形式出現,如網絡攻擊、毀壞環境、移民危機,以及各種各樣的極端主義。你認為現有的這些國際機構和安全機製能夠對付這些威脅嗎?或者,你認為是否需要做一些調整才會形成一個更加美好、具有更大適應能力的世界秩序?
作者:顯然,現有的這些機構和安全機製必須做出調整,才能夠應對這些新型的威脅。目前這種進退兩難的困境是如何形成的,又是誰造成的呢?如果像俄羅斯和一些其他國家所說的那樣,這種困境是美國的無能、傲慢、自私自利和偽善造成的,那麼,除了美國還有誰或者什麼事情該為此負責呢?誰或者什麼事情才是始作俑者呢?誠然,美國還可以把推進全球治理的工作做得更好。歐盟如今則正在被一連串危機搞得焦頭爛額,然而不可否認的是,美國和歐洲在過去70年中克服種種困難,終於建立起了一係列彼此可以信任的經濟、政治和安全組織。這些組織(不隻是聯合國)中有其他國家的成員,具有廣泛的吸引力。這表明,歐洲 - 大西洋體係之外的中國和其他主要世界大國應該與美國和歐盟合作,一起來調整現有的國際機構,共同構建出一個具有更大適應能力的人人都願意遵守的世界秩序。
(本文由王倩譯)
作者簡介:
菲奧娜·希爾,布魯金斯研究所美國及歐洲中心主任和研究所外交政策研究項目的高級研究員。從2006年至 2009年,菲奧娜暫停在布魯金斯研究所的工作,到美國國家情報委員會擔任研究俄羅斯和歐亞的國家情報官。
克利福德·加迪,布魯金斯研究所高級研究員。 2001年,他被獲獎人演說團選為美國國家科學院終生國家研究理事,授予他在國家科學院、國家工程院和醫學研究所做出特殊貢獻的榮譽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