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應明確京津保三角、京津唐三角、京津廊三角、京張承三角、唐山—濱海—滄州增長帶等空間結構組團與產業布局的未來方向;明確北京中關村、天津濱海新區、唐山曹妃甸區、滄州渤海新區、石家莊正定新區等戰略性功能區定位;同時還要涉及諸如涿州、固安、大廠、黃驊、白溝新城、定州、任丘、遷安、武安等區位優勢突出、要素稟賦明顯、成長性好的中小城市和京津冀區域的新增長點。
未來京津冀協同發展應將加快培育和推進新增長極為經濟空間布局和城鎮空間優化的重點,以“兩核兩心四帶多節點”為空間載體,基於京津冀地區空間承載力、發展基礎、功能導向及未來開發潛力,將京津冀區域劃分為分工合理、功能互補的三大功能區,即西北部生態限製開發區、中部核心優化開發區和南部重點拓展區,以推進京津冀核心功能在區域內的優化布局。
京津冀產業協同發展中河北的發力點
1.交通先行。河北省應以推進京津冀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實現產業創新發展及首都功能疏解為目標,以綜合交通樞紐為節點,以陸上鐵路及高速公路為主體骨架,加快建成多種方式並舉、網絡布局完善、運輸便捷高效、管理協調通暢的綜合交通運輸網絡。重點推進首都第二機場建設,強化石家莊正定國際機場區域樞紐功能,改擴建邯鄲、唐山、張家口等機場,帶動整個京津冀地區多功能網絡化航空體係建設。加快推進津保、石濟、京張、京沈、京唐等城際鐵路建設,力爭實現京津冀區域內主要城市2小時通達。加速推進建成唐山港、秦皇島港、黃驊港三大港口分工合理、優勢互補的現代港口群。推進北京大外環建設,加快國省幹線公路改造升級,積極對接京津,打通與京津之間的“瓶頸路”和“斷頭路”,逐步實現互聯互通的公路網絡。未來實現京津冀地區鐵路大網絡、公路大對接、民航大聯通、港口大融合的交通格局。
2.加速區域產業對接合作。緊緊抓住京津產業轉移的機遇,以企業總部、高校科研機構及研發轉化基地等結構轉型及業務拓展為契機,以廊坊環首都新興產業區、臨空經濟區、秦皇島數據產業基地等重點項目為抓手,推動京津企業在河北直接投資或轉移產業鏈環節,加快推進京津科技研發在河北的成果轉化。依托協同發展背景下京津冀共建的自由貿易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等平台,圍繞戰略新興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現代物流等重點產業,著力推進多樣化行業聯盟建設,在市場機製下力促企業開展深度對接協作。依托現有高端裝備、戰略新興產業及文化創意產業基地,深度開展京津冀園區合作共建,並逐步將其打造成未來京津冀產業協作的新載體。抓住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的重大機遇,綜合考慮地區自身資源稟賦、比較優勢和功能要求,以縣級地方政府合作平台為關鍵載體,著力推進符合地區功能定位的京津優質產業、設施和資源的本地化對接。以城市建設為載體,推進人口、產業、公共服務、城市基礎設施協調發展。
3.構建統一區域市場。一是實現京津冀三地政策法規相互對接,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著力推進京津冀統一的製度環境建設。二是破除京津冀三地以及河北省內部各地區間各種形式的地方保護主義,大力推進 “負麵清單製度”,提供投資便利化服務。三是依托金融、產權交易、技術及專利服務、碳排放等交易平台,逐步推進開放統一的資金市場、勞動力市場、技術市場和企業產權市場建設,從而更有利於跨地區產業分工合作和規模效益的實現。四是以京津冀協同發展為契機,推進戶籍等相關製度改革,逐步實現社會政策跨區域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