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功能定位暨河北布局
區域
作者:馬樹強等
京津冀三地功能定位應重點考慮三大因素:協同發展戰略目標、京津冀三地比較優勢和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的要求
京津冀地區被公認是繼長三角、珠三角之後中國經濟發展的“第三極”。如何更好、更有效地推進協同發展,打造中國經濟增長“第三極”,是亟待解決的重大現實課題和戰略任務。隻有在京津冀內部各地區明確自身發展定位,並有效開展區域合作的前提下,京津冀協同發展才能更好地實現。
京津冀三地功能定位
目前北京、天津、河北的既有功能定位尚不清晰,空間格局尚不明確,還不能很好地服務於京津冀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因此,需要重新探討京津冀三地的功能定位及空間布局,並在此基礎上提出協同發展的戰略舉措。
未來京津冀協同發展主要有三大核心目標,即打造世界級城市群、推進經濟創新發展和承載首都功能疏解。其中,打造世界級城市群目的在於在提升國際化水平的基礎上,著力推進國際高端要素向京津冀集聚,增強該區域在全球的資源配置能力和經濟控製能力。推進經濟創新發展即加快區域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推進京津冀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由原有的要素驅動和資本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而承載首都功能疏解是京津冀協同發展最現實的要求,即通過科學定位和優化空間布局,推進北京非核心功能和產業向周邊地區有序轉移,以緩解北京的人口、資源、環境壓力。遵循這一發展思路,京津冀三地的功能定位也必須服務於以上三大目標,突出功能定位高端化、產業創新轉型升級和科學優化的產業空間布局。
要實現上述發展目標,北京應定位為“四大中心”,即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天津應在先進製造業研發與轉化、金融創新與運營、國際航運與貿易,以及綜合改革等方麵走在全國前列。河北省總體上是京津冀地區打造全球影響力城市群的戰略支撐區,應在先進製造業、產業轉型升級和京津冀生態安全屏障方麵發揮獨有作用。
京津冀空間發展格局
按照“機製合理、形態優良、科學持續和優勢互補”的發展思路,借鑒多中心網絡型世界級城市群空間結構發展的經驗,可以將京津冀地區經濟活動空間格局概括為以“兩核兩心四帶多節點”為協作載體的空間布局。
“兩核”是京津冀區域的中心,指北京和天津。北京應突出國家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的“四心定位”,強化北京原有的政治、曆史、文化及國際交往等職能,推進北京科技創新中心職能建設,推進首都非核心功能向周邊區域疏解,強化首都的核心功能。天津應依托北方第一大港的港口優勢、京津兩地便捷的交通條件,充分利用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天津濱海新區國家級新區、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自由貿易園區建設等機遇,積極在創新創業及體製機製等方麵推行先行先試政策。同時,在京津兩地差別化職能定位的基礎上,加快推進京津兩地產業、基礎設施、環境治理、公共服務等方麵的對接合作,打造城市共同體和區域創新共同體。
“兩心”是京津冀區域副中心(次中心),即石家莊和唐山。立足石家莊和唐山的人口集聚及交通區位優勢,充分發揮兩地區域次中心職能,進一步提升城市綜合承載力和服務能力,加快產業和人口集聚,帶動周邊區域協調發展。積極推進石家莊商貿物流產業發展,將石家莊打造成為冀中南區域中心,輻射華北的區域商貿物流中心城市。強化唐山的冀北區域中心職能,推進唐山現代臨港製造業基地建設,輻射秦皇島和承德等地。
“四帶”是京津冀區域的產業帶、城市帶,即京津高新技術產業帶、濱海發展帶、京保石發展帶和京唐秦產業帶。其中,京津高新技術產業應重點依托京津發展帶上豐富的智力、人才、科教創新資源,利用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天津濱海新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等產學研基地,重點引導科教創新資源進一步向該地區集聚,加快發展以科教研發、高新技術、商務休閑為主體功能的京津高新技術產業集聚區、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濱海發展帶伴隨曹妃甸工業區、天津濱海新區、滄州渤海新區等環渤海區域的開發建設,其區位優勢和政策優勢將進一步凸顯,未來將形成裝備製造、石化等重工業與航空航天、海洋經濟、港口物流等新興產業相結合的濱海新興產業集聚帶。京保石發展帶地處京津冀內陸地區,同時也是人口高度密集的地區,應積極承接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重點發展商貿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和生物、新能源等戰略新興產業,注重科技成果轉化,形成京津冀重要的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帶。京唐秦產業帶未來應逐步壯大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等先進製造業,形成京津冀先進製造產業帶。
“多節點”指的是滄州、保定、廊坊、張家口、承德、秦皇島、邢台、衡水、邯鄲9個對京津冀具有重要支撐作用的地級市。其中,滄州應依托亞歐大陸橋新起點的戰略區位優勢、黃驊優良的港口條件以及沿海豐富的土地、水等資源條件,將自身打造成京津冀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港口物流樞紐。保定市應充分利用其鄰近京津、交通便利的區位優勢,重點提升涿州、白溝、高碑店等重點城鎮的產業承載能力,逐步推進國家低碳經濟綜合實驗區、中國電穀和新能源等先進製造業基地以及國家曆史文化名城建設。廊坊地處“京津高新技術產業帶”,區位優勢明顯,未來應抓住京冀共建北京第二機場和臨空經濟區的機遇,加快推進距北京50-100公裏的固安、大廠、三河、永清、霸州等地區承接首都非核心功能疏解,將廊坊建設成為京津發展帶上的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現代服務業基地。張家口和承德總體處於京津冀生態涵養區,生態涵養、休閑旅遊及農副產品供應是兩地應承擔的主體功能。兩地應以加強生態功能區保護與建設,有效恢複和提升生態功能為主,有序推進人口向城鎮和沿海區域有序轉移,在產業方麵積極發展生態旅遊、休閑、保健康複、特色農業等優勢產業,以及環境友好、汙染小的高科技服務業和科教服務業。秦皇島應立足於濱海旅遊資源優勢,抓住北戴河新區開發建設機遇,打造全國著名的濱海休閑城市。地處河北南部的邢台、衡水和邯鄲三市則應重點突出其對京津冀的產業支撐和保障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