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的公司
商業
作者:露西·馬爾庫斯(Lucy P. Marcus)
隨著人們對商業活動的認識加深和自我發聲的意願加強,更好的公司必須接受最新的治理浪潮
放眼世界,公司治理版圖正在發生變化,改善商業實踐和政策的努力贏得了支持和動力。改革浪潮隨處可見——日本采取了嚴厲的新監管措施;挪威央行投資管理公司(Norges Bank Investment Management)等主權財富基金也對投資采取了更加積極的方針——並且這一浪潮必然還會繼續興盛。
三個因素推動了這些發展趨勢。首先,當今深刻的經濟不確定性擴大了普通民眾有關公司對政治、政策和他們日常生活的影響和認識。此外,人們不但更加關注這些影響,也擁有了比以往更大的力量能夠讓他們的聲音被聽到。
其次,越來越多的政府認識到經濟增長需要前瞻性的監管方法。強韌的經濟需要強大的企業,而要想建設強大的企業,政府必須確保能夠在高度整體地監督商業活動方麵起到作用。公司管理和國家管理聯係日益緊密,現在的當局者認識到,花錢確保好的治理,比花錢收拾壞治理的爛攤子,成本低得多(不管是財務上還是政治上)。
日本金融廳在2014年實施了一項鼓勵機構投資者積極參與和監控企業的管理守則——《盡責管理守則》(Stewardship Code)。2015年6月,東京證交所的《公司治理辦法》(Corporate Governance Code)開始生效。這些條例為股東創造了更加平等的環境,確保了更多的信息披露和更佳的透明度,具體定義了公司董事會的責任,並且要求公司董事會設置獨立董事,這些變革將增加日本對外國投資者的吸引力。在更一般的層麵上,首相安倍晉三強調好的公司治理是經濟長期增長與繁榮的關鍵。
最近的東芝會計醜聞為日本政府提供了一次證明其是否嚴肅對待新監管措施的機會。東芝被發現在2008年以來的多年中虛增利潤共計151.8億日元。東芝CEO田中久雄(Hisao Tanaka)和其他高管已經引咎辭職;臨時CEO室町正誌(Masashi Muromachi)就此向安倍辦公室謝罪;公司副董事長兼前CEO佐佐木則夫(Norio Sasaki)退出政府委員會;東芝審計委員會前主席也從政府會計委員會去職。
美國證券與交易委員會(SEC)從2015年8月初開始實施一項規則,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員工與CEO之間的薪酬差距。公司行為和治理已成為美國總統選戰的一個重要話題。希拉裏·克林頓在2015年7月底的演講中譴責“季度資本主義”(quarterly capitalism)追求短期增長而犧牲可持續商業發展,並批評了CEO薪酬的指數式增長,指出有必要提高最低工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