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生態圈是怎樣“鏈”成的
商業
作者:馬宇文 王航
廣東深圳是中國第一個經濟特區,2015年8月26日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35周年紀念日。圖為深圳第一高樓——即將落成啟用的高600米的平安國際金融中心。CFP供圖
任何企業都可以從其現有的商業生態中構建自身的開放創新生態圈,或找準定位融入其他開放生態圈中,以生態圈的合力創新發展
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使我們已經進入到萬物互聯、移動互聯的社交化時代。新技術和大趨勢孕育了商業模式創新和企業價值提升的無限可能,社交化時代的到來向企業提出與外部資源開展全麵開放和鏈接的機會和要求,而這種開放鏈接需要的載體就是創新生態圈。
企業開放創新生態圈的內涵與架構
1.企業開放創新生態圈的內涵。構建企業開放創新生態圈,企業將不僅關注自身的資源、商業模式、競爭優勢,更關注在生態係統中的定位與成員夥伴之間的關係,從而實現成員之間的資源互補、跨界創新、共生發展。生態圈內涵之一為“開放”。社交化為“開放”提供了天然條件,全球寬帶網絡和無所不在的移動設備讓創新者和用戶有了一個可以充分協作的世界。信息成本的下降使交易成本大幅減少,研究工作可以更多地由最適合或最積極的人來進行。生態圈內涵之二為“創新”。創新不再以一個人或一個集團為核心來完成全部工作,而是互相配合與加速的,就像促進了手機行業發展的不隻是iPhone,包括三星、小米等在內的公司共同加速了這個行業中的創新。消費者的消費意見也可以參與進來,消費意見很大程度上改進了生產過程、產品與服務流程。生態圈內涵之三為“共生”。社交化時代,企業與外界環境呈現共生狀態,生態圈中企業及其他利益攸關主體的共生、成長、競爭、自組織、自適應也實現著共同進化。群體加速創新進程,推動生態圈進化擴展,提升生態圈整體的競爭實力。
2.企業開放生態圈的創新領域。在創新全球化時期,新思想、新產業、新商業模式、新創業成為競爭核心,創新無所不在,企業的戰略發展、技術研發、市場營銷、服務與管理都蘊藏著創新的機遇和商業模式創新的機會。譬如,小米公司通過采用互聯網模式,鼓勵發燒友參與產品的開發改進,實現研發創新;同國內一批優質智能硬件公司合作,打造小米“生態鏈”,製造業務全外包,實現生產創新;采用網絡營銷方式開展營銷創新,通過微博等社交媒體進行營銷傳播,打造品牌知名度,通過小米社區和論壇整合“米粉”,培養忠實用戶。
3.企業創新生態圈的組織多樣性。企業開放創新生態圈中的組織呈現出多樣性、異質性特點。生態圈的參與主體根據其特點可以分為內部創新組織、橫向創新組織、知識密集型組織、公共信息組織等。內部創新組織是指企業內部不同的部門或企業集團內的不同企業,橫向創新組織多為企業的同業競爭者,縱向創新組織則從產業鏈的角度挖掘創新合作者,知識密集型組織如科研院所、專業谘詢公司等,公共信息組織如政府、行業協會、互聯網等。生態圈中的組織的異質性特點體現在資源、知識與技術、地理等方麵,異質性特點使得生態圈的參與主體能夠在合作與交流中充分開展跨界創新與融合。例如,荷蘭皇家航空公司借助與生態圈多樣性參與主體的聯合創新,實現對“即時性”的有效管理,如與設備供應商聯合開發設備,與專業營銷公司合作促進在線商務俱樂部,同阿姆斯特丹國際機場、大學、荷蘭合作銀行共同開發與運作港口創新基金,為開展航空、航線與機場相關技術創新的新興公司提供支持,同專業公司合作提供全球專車接送服務等。
4.企業創新生態圈的共生深度。依據創新生態圈成員與核心企業的共生深度,生態圈參與成員可以分為戰略合作夥伴、業務合作夥伴、對接聯係成員等。戰略合作夥伴,與企業共生深入,具有獨特的競爭力,在關鍵領域協作創新,夥伴數量較少,可替代性較弱。業務合作夥伴,數量較大,共生深度一般,具有可替代性。對接聯係成員數量巨大,是生態圈的必要構成部分,成員群體貢獻了必要的價值。如在阿裏巴巴的生態圈中,在戰略合作方麵,阿裏巴巴聯合建設銀行、工商銀行向企業推出貸款產品,聯合順豐集團、三通一達及相關金融機構共同構建中國智能物流骨幹網。在業務合作層麵,阿裏巴巴平台上的中小企業主,淘寶上的中小店鋪、品牌賣家等都是其業務合作的主要夥伴。在對接聯係關係層麵,全球消費者、批發商等構成生態圈的主要成員。消費群體、企業群體與阿裏巴巴電子商務平台的相互拉動形成均衡式良性互動與進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