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橘紅5月的未央歌(1 / 2)

◎文/挪威森林

那橘紅五月的未央歌,滿浸著想留不能留的寂寞,我的心就這樣荒成沙漠。

13歲,新橘飄香

小遇學會的第一個英語單詞是“橘子”。教她的人叫楊舸。那一年他們13歲。是5月。橘園裏的橘子長勢正好,碧葉疊嶂,透過夕照,仿佛可以看見汁液正順著葉脈汩汩流動。楊舸在鎮上的中學住宿,每個周末才能回家一次。

那個5月的傍晚,她看見楊舸披著晚霞向她駛來,因為身高不夠,他必須左歪右扭才能將自行車踏板蹬個滿環,那費勁的樣子活像一隻螃蟹。然而小遇還是覺得他看上去像個英雄,她心中不由自主地被欣喜和自豪填滿——那是她的哥哥,別人都沒有。楊舸是全家的驕傲,小學畢業考試全鎮第一。

楊舸每次回家都會帶點兒好吃的,有時是一塊芝麻糖餅,有時是一串糖水荸薺。這次也不例外,他的書包裏裝著兩個熟透的楊桃。他們站在橘樹下分而食之。楊舸捏捏樹梢已經泛紅的新橘,說:“妹妹,我教你,這是Orange。”

小遇崇拜地看著他,汗水將他的頭發浸成一縷一縷,像木瓜的藤須一樣掛在額前。小遇張張嘴,清冽的橘香頓時湧進她的胸腔,她沒有發出聲音,隻是在心裏羞怯地念了一聲,Orange。

15歲,寄居蟹的心事

小遇終於也上初中了。每個周末,她和楊舸一起回家。抄海邊的小路,可以早10分鍾到家。小遇坐在自行車後座上,海風迎麵吹來,楊舸賣力地蹬車,吭哧吭哧地喘氣。小遇連忙跳下車:“哥,休息一下吧。”楊舸把自行車斜擺在海灘上。小遇在海邊的礁岩下發現了一隻骨骼清奇的海螺,赭黃色的殼體,流暢華麗的螺紋。嗯,真好看,她決定拿回家擺在書桌上,可是,螺殼裏還藏著一隻寄居蟹。她連忙往外拽,試圖將它拽出螺殼。但小家夥很聰明,小遇剛一用力,它就立刻機警地將身體縮回去。小遇沮喪地叫道:“討厭!又不是你家,還賴著不肯走!”

一直在旁邊淺笑的楊舸頓時灰了臉,他轉身,一言不發地扶起自行車,徑直往前騎。

小遇望著他黯然遠去的背影,心裏又悔又怕。

不一會兒,楊舸將車頭一轉,又騎回來,梗著脖子說:“臭丫頭,上車吧。”

小遇的家在小鎮東隅,離海岸和橘園都隻有10分鍾路程。小遇的父親從武警部隊退伍後,回到故鄉接管這片祖傳的橘園。在小遇心中,父親是個真正的英雄,曆經無數次與歹徒的生死較量。更讓小遇佩服得五體投地的是,父親居然毫發無損。

小遇這時就想,楊舸將來也一定是個英雄,盡管他不是父親的親生。楊舸的生父是她父親的戰友。因為一次緊急任務,楊舸7歲時失去了父親,爾後母親又不辭而別。這家人收留了他,視為己出。

18歲,挖青蛤的季節

小遇初中畢業後沒有繼續讀書,她開始幫父親管理橘園。楊舸考入了重點高中,每個月才能回家一次。

楊舸上高三後,全家也跟著緊張起來,每個月末楊舸回家,母親都想方設法地給他補充營養。

3月是挖青蛤的季節。青蛤肥碩的身子隱匿在淺灘的泥沙下,它們肉質鮮嫩,營養豐富。楊舸回家那天,小遇決定去挖點青蛤給哥哥吃。

那是傍晚,小遇投入地勞作著,忽略了潮汐漲落的規律。當她直起腰滿足地掂量著沉重的布袋時,才發現自己已經走進了海嶼深處,潮水悄無聲息地淹沒了來時的淺灘。她被困在海嶼高處,四周海水暗湧,她就像被陷在了孤立無援的海島上。天黑下來,海水繼續上漲,海嶼已全部沒於水中,她的雙踝浸在冰冷的海水裏,恐懼向她襲來,她開始嚶嚶地抽泣。

19歲,海螺殼裏的潮聲

楊舸要去北京讀大學了。他是小鎮走出的第一個大學生。小遇高興和自豪之餘,也感到了淡淡的惆悵。她不知道這惆悵因何而來。她隻知道,在那個挖青蛤的夜裏,當楊舸撐著船,像拎一隻落水狗一樣把瑟瑟發抖的她從海水裏拎起來的瞬間,這種莫名的惆悵便開始在她心間萌芽。

楊舸離家前一天,小遇一個人去了海邊。她把那個海螺放在淺灘上,那隻被監禁了太久的寄居蟹終於忍不住跑了出來,潮水像舌頭一樣將它舔走了。淺灘上,隻剩下那隻空空的海螺殼。小遇將它撿起,惆悵地歎了口氣。這時她的雙眼被人蒙住了。這個人身上裹挾著隱隱的橘香。小遇知道他是誰,但她什麼也不說——她願意就這樣,在他的雙手簇擁下,一直沉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