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朱重八的家庭經濟學(3)(3 / 3)

明初確實有過“凡商稅,三十而取一”的政策,但很快就在北新關、滸墅關、九江關、兩淮關、揚州關、臨清關、河西務等幾乎所有的交通要道上建立了“關津”,雁過拔毛,總體算下來洪武年間的商稅應該在百分之百以上。倘若有人想逃過商稅,也好,一旦查實,貨物沒收、商人充軍!

至於貨物品種就更是少得可憐,秦漢以降,朝廷向來隻對鹽、鐵、茶等大宗商品實行專營,明代擴大了專營商品範圍,除了鹽鐵,禁運商品還包括:金、銀、銅、鉛、錫、珠、水銀、朱砂、青綠、煤炭……另外海外貿易以後就別幹了,老老實實在家裏過日子。自此,大明帝國“片板不許下海”、令民間“禁用番貨番香”,把唐宋元以來的海外貿易連根拔除!

既然帝國都是自己的私財,那麼,所有帝國臣民也就變成了自己的財產!財產是不能發聲的,隻能聽主人指揮!尤其是讀書人,別自以為看了幾本古書就想借古諷今,一定要讓這些人閉嘴——必須打斷讀書人的脊梁,天下才能徹底清淨!

——第一個遭殃的是亞聖孟子,因為孟子說過: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好吧,把孟子給我搬出孔廟!

——洪武二年,朱元璋詔令天下建立學校。但是,他親自為天下學校立了一條規矩:不許生員“炫奇立異”,敢標新立異者,殺無赦!後來,黃宗羲在《明夷待訪錄》中如此評價:明朝所謂學校者,不過是一批富貴熏心之徒,隨著朝廷風向變其本領的群氓罷了。

——禦史王樸生性耿直,曾多次與朱元璋爭辯。某天估計又惹朱皇帝不高興了,朱元璋就下令讓人把他押到刑場上砍頭,在參觀完其他犯人被砍頭的盛況之後,王樸又被押回皇宮,朱元璋得意地問他:汝其改乎?王樸氣憤地回答:如果我沒有罪,你隨便找個借口也可以殺我!有罪,又何必讓我活著?今日隻願速死!於是,王樸就這樣被再次押赴刑場砍了頭,路過國子監的時候王樸大呼:史官要記錄啊,某年某月某日,王樸無罪被殺!

中華民族的士大夫氣節就這樣在戰戰兢兢中被一點點消耗幹淨!

殺文人好歹還有個理由,洪武年間其他草菅人命的案例簡直讓人啼笑皆非:一個老婦人因戲稱皇帝為“老頭兒”而牽連附近百姓被滿門抄斬;南京上元節因“淮西女人好大腳”一個燈謎,招致周圍千百人的殺身之禍;中都鳳陽宮殿修造進展不利,朱元璋懷疑有人使用了厭鎮之術,於是就將幾百個工匠砍了腦袋。

這位自稱“淮佑布衣”的開國之君,牢牢把所有封建權力把握在自己手中:整個帝國隻能有一個腦子,那就是他朱元璋!整個帝國隻能由一個人說了算,那就是他朱元璋!整個帝國都應該按照他預訂的軌道運行,但凡有試圖越軌者,殺無赦!

朱元璋不信任封建官僚、不信任文人、不信任天下黎庶,那麼,他信任誰呢?

答:看管家財當然要用自己家人,朱元璋信任的人不是封建官僚,而是特務。為此朱元璋甚至成立了一個叫“錦衣親軍都指揮使司”的新機構,即令人聞風喪膽的錦衣衛。

錦衣衛就是特務,負責懲處違反皇帝意誌的大臣。除了皇帝,他們不受任何人管轄,包括刑部和大理寺,任何阻礙他們行動的人都格殺勿論!而在大臣眼中,錦衣衛是一群極其可怕的人,如果哪一天錦衣衛上門來問候了,那麼,馬上和家人告別吧,這一去極有可能就回不來了。

朱元璋忽略了一個事實,這批特務治國是絕對不可能的,幹壞事卻是一絕。他們連封疆大吏都能屠戮,禍害萬方黎民就更不在話下!在錦衣衛的不懈努力下,終於造就了明初四大案:藍玉案、空印案、胡惟庸案和郭桓案,憑空捏造證據,每一個案件都殺人過萬,這得是多麼凶殘的統治者?《廿二史劄記》這樣評價明史:明代並非亡於流寇,實是亡於廠、衛。其中的“衛”即指“錦衣衛”,“廠”則是後來大名鼎鼎的東廠、西廠!

大概朱元璋也覺得這群人實在是太苛猛了,如果任由他們存在下去大明王朝的司法和行政製度將蕩然無存。洪武二十六年,明太祖下令燒毀錦衣衛所有刑具,並宣布撤銷錦衣衛,此後,所有案件必須按正常手續辦理。

既然開頭了,還能結尾嗎?

讓我們以《劍橋中國明代史》的一段話來為朱元璋畫上句號:“明代的統治者考慮到發展這些先進的經濟部門會擴大經濟發展的不平衡,這反過來會威脅到帝國的政治統一。所以,先進的工商業在那時是不被允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