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朱重八的家庭經濟學(3)(2 / 3)

朱皇帝不過殺了三萬多人,就完成了這個使命,效率不可謂不高!

這三萬人真的就是郭桓的同夥嗎?郭桓區區一個主持工作的戶部試尚書,莫非他覺得貪汙是一件豐功偉業,不但要使勁貪,還要大鳴大放拉三萬多人當同夥!嫌自己命長,還是怕朱元璋不知道?

朱元璋撈了這麼多錢、這麼多土地,用來幹嘛了?授田,實現耕者有其田?

答:不是,宋朝沒有授田是因為不需要授田,自兩漢之後,魏、晉、隋、唐,隻有明朝沒有大規模授田。朱皇帝撈到了很多土地,都建成了“官屯”、“軍屯”,今天全國各地仍有許多村莊的名字以“官屯”命名,比如“陳官屯”、“楊官屯”,村莊名稱就是源於朱元璋時代的官屯。

這些官屯、軍屯,說白了就是他朱皇帝的私人莊園。殺這麼多人,是為了一己之私吧?

現在,我們把以上三個案件串聯起來,可以揭開朱元璋濫殺官員的謎底了。當然,這個謎底也是我們的一種猜測——把種種確定的曆史事件連接起來,按照貨幣的軌跡進行解釋,僅僅是一家之言。

洪武八年,朱元璋開始印行大明寶鈔,同時廢止金銀交易。朱元璋的邏輯是:既然我是皇帝,天下之財就當盡歸我所有!然而,大明寶鈔畢竟是沒有任何準備的紙鈔,超量增發立刻引發了一場超級通脹。

對朱元璋來說,通脹當然是不能接受的。

通貨膨脹?

大明寶鈔不值錢了?

我是皇帝,我讓誰有錢、誰才能有錢,我隻允許天下有一個富人——朱元璋。紙鈔不好使,就動手殺人,殺封建官僚、更要殺盡天下富人!一個偶然的事件把郭桓推到了風口浪尖,他本人連同三萬人成為刀下之鬼!他們的財富則盡歸朱皇帝。

皇帝搶錢,需要理由嗎?

真假朱元璋

有很多研究朱元璋的文章認為,朱元璋出身農民,有深邃的民本思想,他創立了魚鱗冊(大家可以將之理解為帶有財產清查性質的戶籍)等一係列重農製度。為了歌頌朱元璋,甚至有人將他統治期間稱為“洪武之治”——一個隻有當代文獻才使用的詞彙。

朱元璋的洪武一朝,平均下來田租確實隻有10%,這在中國曆史上並不是一個很高的稅率。如此之低的稅率,堂堂大明朝卻是曆代以來中國勞動生產率最低的幾個朝代之一,不要說洪武年間,即使到了“仁宣之治”,人均勞動力原糧產量也不過三千市斤,略高於一千年前的西漢,較唐宋盛世低了整整30%—40%。

說鳳陽、道鳳陽,鳳陽本是好地方,自從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

這到底是為什麼?

在朱元璋的意識裏,既然自己是皇帝,天下之財就應該都是自己的私財;既然天下都是自己的私財,經濟運行就該完全按照自己的意誌進行,不允許有絲毫出軌!

也隻有秉承這樣的理念,朱元璋才能幹出不設任何準備就隨意發行“大明寶鈔”的荒唐事來。以至於此後明代任何一位皇帝都不願意在大明寶鈔上署上自己的年號,曆代大明寶鈔隻書“洪武”二字,大概是後來者對整理幣信已經絲毫不抱信心,幹脆就把老祖宗拉出來丟人吧!

同樣秉承這種理念,朱元璋最初居然想把首都安到自己的家鄉——鳳陽,讓自己的家鄉也跟著風光一把。雖然這個極其離譜的建議被劉基否定了,朱元璋還是為建設家鄉狠狠出了一把子力氣:為了把鳳陽迅速建設成為繁榮的一線大城市,朱元璋在江南遷徙了十幾萬戶富民去鳳陽定居!

朱元璋要告訴大家,是我讓自己祖上闊了!

關於這件事,曾經一度有人將之解釋為“授田”。這簡直是一個天大的玩笑!所謂授田,一定是國家授予土地給無地流民,哪有搶奪了人家沃野良田,再把自己老家幾畝薄田租給人家的道理(請注意,這裏說的是“租”、不是“授”)?

對朱元璋來說,無論是發行毫無準備的大明寶鈔還是給自己老家弄來十幾萬富裕人口都是不值一提的小兒科,他要讓整個帝國按照自己的意誌運行——隻要我和我的子孫能統治這個帝國,我才不管什麼經濟不經濟!

元代采用了極其野蠻的“種姓”統治方式,朱元璋的治國之道則跟元代統治者一脈相承。朱元璋也將天下之人主要劃分為四類:民戶、軍戶、匠戶、灶戶:民戶人數最多,是種地的農民,順便提供徭役;軍戶負責為國家提供兵丁,順便耕種軍屯,也就是朱元璋的私家奴隸;匠戶隻是工匠;灶戶煮鹽,在朝廷管製下經營各種專營商品。此外,還有馬戶養軍馬,牛戶養官牛,蛋戶采珠寶、樂戶供娛樂……

全國人民都在明太祖的管理之下,所有人必須按照設定好的軌跡來!至於商人,在朱元璋的規劃裏,是沒這個職業的!

無論做生意、進城打工、串親戚,隻要離開了自己的村落,就都必須先在官府獲得“商引”,供沿途巡檢司驗查。如果碰巧在查驗的時候把“商引”給丟了,那麼,抓起來、充軍!如果為人比較仔細,路條沒有丟,夜宿客店也要在“店曆”上登記姓名、人數、起程月日以及貨物情況以供官府查照;到了目的地,下麵的事情更麻煩:必須向當地官府取得“市籍”才能開門做生意,所有店鋪必須定期向官府申報行業、資本、營業狀況及盈利,官府也經常派員“校勘街市度量衡,稽牙儈物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