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朱元璋吃虧了嗎?
以朱元璋的性格,他是絕對不會做賠本生意的。朱元璋正是利用了這個“格雷琴法則”在紛紛亂世樹立了自己的威信。轄區以外的人要想得到這種貨幣,就必須來他的地盤上交易,也就必須帶來實實在在的物資——糧食、布匹,等等。張士誠控製著江浙,江浙一帶的商人卻紛紛來朱元璋地盤上做生意!朱元璋也很好客,商稅是真便宜,開始“二十而稅一”,後來改為“三十而稅一”,幾追當年的文景之治!
朱元璋可能確實沒有很多物資,為了獲得大中通寶,不知有多少人給他送來物資。
當然,這種離譜的大中通寶沒有流行幾年,1364年朱元璋在鄱陽湖打敗了陳友諒,立刻下令各地改鑄折五、折十錢,大中通寶小平錢的銅材已經降到三克左右,這是一個正常值。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改元“洪武”,國號“大明”。朱元璋想告訴天下臣民:亂世之後的新皇朝是一個光明世界,他也將成為“諸佛光明之王”。是年,朱元璋免徐、宿、派、泗、壽、鄭、海安、襄陽、安陸等郡縣田租三年,並向天下宣示:初飛之鳥,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搖其根;天下初定,民財力俱困,要在休養安息。
天道悠悠,唯有德者可居天下,這位流民出身的皇帝真的能做到嗎?
一張紙幣引發的血案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中國曆史上殺戮開國功臣的事情所見不鮮,朱元璋是其中的極品:胡惟庸案殺一萬人、藍玉案殺三萬人、空印案殺三萬人、郭桓案六部侍郎以下皆盡……洪武一朝三十一年,大小官吏“善終者十二三耳”。
這給他在中國曆史上留下了很多壞名聲,清人趙翼在《廿二史劄記》中這樣評價朱元璋:一人犯法、殃及全宗(請注意,不是全家,是全宗)。犯一人、殺一片,這是中國曆史上最惡劣的記錄。
不知大家是否想過,朱元璋為何要殺這麼多人?
答:因為他不懂金融,更不懂貨幣!這些刀下亡魂都是大明寶鈔的受害者。
大家提著腦袋跟著朱元璋去造反,現在終於混出來,從理想狀態來說,那以後天天都是好日子!
我猜測,開始的時候,朱元璋也是這麼想的。
自洪武三年起,朱元璋先後賜予功臣大量土地,李善長等國公六人六百五十頃田地、中山侯湯和等十三人各賞賜土地一萬畝,藍玉、徐達等人之女俱為皇妃,李善長、傅友德等人之子俱為駙馬……
一定要讓功臣之後世世相踵,讓那些為我拚過命的兄弟們死而無悔!
朱元璋沒有想到的是,昔日那些一起扛過槍的兄弟也是一群毫無廉恥的地痞無賴。他們對財富的渴望比前朝無恥的蒙元貴族絲毫不遜,當然不會滿足於這些賞賜的財富。潁國公傅友德家有良田數千頃,但仍不滿足,他向朱元璋伸手要懷遠一千畝良田,搞得朱元璋非常不爽,當麵斥責傅友德:你的俸祿、田地不少了,為何要再“侵民利”?
既然皇帝不能再給咱錢,咱就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太祖皇帝頒發過鐵券丹書,許諾咱們及子孫“除謀大逆,一切死刑皆免”!據《明史》記載,開國之後,這些功臣欺淩平民、武斷鄉曲、殺戮無辜、恃功驕恣,“得罪者漸眾”,直接激化了朝廷同黎庶之間的矛盾。
可能是實在看不下去了,洪武五年(1372年)朱元璋針對這些元勳貴戚專門頒布了一道法令——《鐵榜文》。在此,我們摘錄其中三條:公侯之家搶占官民山場、湖泊、茶園、蘆蕩及金銀銅場,三犯即抵消一次免死!公侯之家的佃戶、家丁、門房、燒火的及其親屬,膽敢仗勢淩人、劫奪民戶田產,殺無赦!公侯之家如果庇護,同樣折免死一次!公侯之家奪人田產房屋牲畜者,四犯與庶人同罪!
從上述內容來看,這些人所犯之罪已令人發指了:不但本人侵占山場、房屋、土地,就連他們的奴仆也敢這麼幹,還能被主人包庇、還有數次免死!
看到這裏,還能說朱元璋對待功臣薄情嗎?莫非隻有元勳貴戚們才是人,被他們逼得走投無路的人就活該倒黴?
朱元璋的心腸還是太軟了,《鐵榜文》並沒起多大作用,這些人該幹什麼還幹什麼。即使到了這個時候,朱元璋仍舊沒有對他們動手,而是耐心地諄諄教導:大家不要親自動手劫掠財富,從今往後,由皇帝為大家來發錢!
為了滿足這些人的饕餮之欲,朱元璋於洪武八年(1375年)下令發行大明寶鈔,一定要讓這幫兄弟有錢花!大明寶鈔以桑皮做鈔料,自然是比赭樹差得遠了,至於尺寸,為了顯示我大明富強,大明寶鈔長一尺、寬六寸——這隻是一百文麵值的大明寶鈔,麵值更大的麵積也更大。
這樣的鈔票,到底是錢,還是一張畫?
答:大明寶鈔是朝廷的貨幣,卻還不如一張畫。
大明寶鈔是一種毫無準備的紙鈔,連阿合馬當年的詐騙手段都懶得用。朱元璋想要多少,寶鈔提舉司照著印就是了,反正這些鈔票最大的用途就是賞賜功臣。有人估算朱元璋的年均賞賜額在六千萬至九千五百萬貫之間,而當時大明朝一年的歲入不過也就是兩千萬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