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忽必烈和他的理財師們(2)(3 / 3)

除平準周急庫外,盧世榮奏請免除了一些惡政和租賦,例如,允許漁人捕魚(此前,捕魚是蒙元貴族特權)、廢黜驛站驛戶供應之責、免民間包銀、收容流民,等等。

以上幾項政策,真的能讓蒙元貴族“欣然”嗎?又真的能讓漢人、南人在慘烈的搶劫中喘口氣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盧世榮的目標是為朝廷增加三百萬錠銀子稅收,完成這個目標隻能靠剝奪強勢利益集團,他們是帝國最有錢的人,也是惟一可能的財富來源。但是,這些人才是帝國真正的控製者,阿合馬為相二十年,一旦得罪權貴尚且身敗名裂,何況毫無根基的盧世榮?

盧世榮惟獨沒有得罪的是南人、漢人,可是,在赤裸裸的利益博弈麵前,這些人真的能從帝國得到財富嗎?如果這些人得不到財富,又如何能力挺自己的漢人宰相?

盧世榮不是沒看到這種危險,他曾經對忽必烈表示:臣之行事,多為人所怨,必然有人會在背後詆毀我,這一點必定要事先言明。

對此,忽必烈回答:善奔跑的獵犬當然為狐狸所厭惡,但主人卻一定喜歡,隻要我喜歡你,就足夠了!

忽必烈真的喜歡盧世榮嗎?

答:忽必烈隻喜歡錢罷了。盧世榮還沒弄來錢,就得罪了帝國所有的人,自然也就失去了利用的價值。

狡兔未死,走狗已烹。

三個月後,在另一位漢人禦史陳天祥參奏下,盧世榮被罷官,理由居然是:第一,盧世榮自稱能控製物價,現在,三個月了物價還沒有控製下來;第二,盧世榮自稱能增加三百萬錠歲入,現在,依然沒有拿到這些錢;這樣的人不如早早去除,否則,就會“蠢雖除而木已病”!

三個月控製物價?三個月拿到三百萬錠稅收?你以為盧世榮是神仙啊!

這樣一位具有超前貨幣思想的理財師,為政不足四個月就被忽必烈處死,身上的肉則被喂了水獺。不但如此,元人還義正辭嚴地給了他一句這樣的評價:財非天降,恐生民膏血,竭於此也!

蒙元貴族的財富是“生民膏血”,漢人南人就活該被剝奪嗎?

桑哥:錢豈爾家物

盧世榮死了,忽必烈還得找一條新的走狗,這個任務毫無懸念地落在了桑哥身上。

桑哥(漢語“獅子”的意思),色目人,《元史·奸臣傳》中排名第三,《元史》對他的評價是:為人狡黠豪橫,好言財利事。

阿合馬、盧世榮都未得善終,桑哥曾經是盧世榮的上級,說起來盧世榮還是桑哥推薦給忽必烈的。盧世榮、桑哥二人理財思想一脈相承,拿出來的理財方法也就必然相近,桑哥又憑什麼相信自己比盧世榮強呢?

跟阿合馬、盧世榮相比,桑哥還是有底氣的。

阿合馬是奴隸出身、盧世榮是靠行賄入仕的漢人,桑哥的根子可就硬多了。桑哥是帝國國師八思巴的親傳弟子,曾率兵平叛吐蕃,入主中書省是真正的出將入相。他本人也絕對是一個才子,通諸國語言,曾經長期在忽必烈身邊從事翻譯工作,深得忽必烈歡心。

帶著這樣一份光輝的履曆,桑哥開始了為忽必烈理財的偉大事業。

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桑哥出任平章政事,第一個要解決的問題也是通貨膨脹、比盧世榮時代更糟的通貨膨脹。

桑哥剛上台的至元二十四年,中統鈔印刷數量再次爆棚,最高紀錄兩月印發了五十萬錠。此時的中統鈔已經亂成一團糟、綾絹沒有正式發行、黃金白銀在市場上根本就見不到……大都、上都等主要城市都已經退回到物物交換的時代。

經過盧世榮的實踐,桑哥認識到:放開金銀、銅錢流通是好的,然而,這是不可能的。紛紛亂世,又有誰肯掏出自己的金銀到市場上去交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