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何獻瑞醫生:醫者仁心蘊大愛(2 / 2)

執業西醫公會亦於2007年開始舉辦以執業醫生為對象,每期兩年的家庭醫學證書課程,現已進入第二期,每期均超過1/3會員(執業醫生)參與培訓,大家都堅持活到老,學到老。看到一些白發蒼蒼的前輩,還非常勤力地學習,令人感動。他在介紹教學內容時說:“計劃是在首兩年,由香港中大醫學院進行全科醫學基本概念的培訓。第二期由首都醫科大學的臨床教授講授家庭醫學臨床課程。”

目前,一個公營和私營醫生、家庭醫學文憑與證書課程的學習熱潮正如火如荼地在澳門開展。

有醫德,有醫風,仁心服務

終生學習,與時俱進是每個醫務專業人士必需具備的專業精神,更不可少的是具備高尚的醫德和醫風。多年來,何獻瑞醫生注重醫療技術的提高,更注重醫德的完善,在他心中,高尚醫德和精湛醫術是優秀醫生必須具備的素質,相輔相承,缺一不可。

如今市場經濟下的社會,很多事物都被商品化、市場化,醫療發展方向也起了變化,重利潤而忽視病人的利益。對此,何獻瑞醫生頗為感慨:“如果將醫學當作商業操作,追逐金錢和利潤,是完全扭曲和褻瀆了醫學真諦。畢竟,商業是追求利潤,將利潤放在首位,而醫療行為是救死扶傷,發揚人道主義精神,應將病人的利益放在首位。健康與生命的可貴非以金錢可以衡量,將自己的健康與生命交付一個唯利是圖、不可信、不可托的人,其結果不言而喻。追逐金錢和利潤必然導致社會醫療方向的迷失和醫者醫德的缺失。”對於醫療糾紛的發生,何獻瑞醫生認為:“一些惡性醫療事件的發生,往往不是醫療技術問題或醫療設備不足等所造成的,而更多時候是醫德、醫風的不正所致,”

何獻瑞醫生很看重個人品德、品格、醫風修養,除垂範醫者外,還竭誠參與到業界醫德、醫風教育的社會活動中,不遺餘力。

他先後策劃組織過2007年12月在澳門舉辦的“醫療道德國際聯論壇”,在澳門周邊地區率先舉辦了以“醫療道德”為論題的國際會議,國家衛生部及內地24省市代表、新加坡、台灣、香港、澳門、世界衛生組織駐華辦事處及澳門醫界出席了大會,大會發表了《醫師宣言倡議書》,會議的成功給予澳門周邊地區深遠的影響,社會反映極佳。

又於2009年10月,何獻瑞醫生再次參與策劃組織了盛大的“醫學人文國際論壇”。論壇得到的共識是一致認定醫學人文的精髓是”以人為本”,以病人的利益為所有醫療行為的首要考慮,尊重患者自主權利和價值觀,醫患的溝通藝術,醫生的道德、品格和修養等等構成醫學人文的內涵,呼籲醫生的醫療行為應體現醫學人文精神,做一個具醫學人文精神的好醫生。是次論壇再次率先在澳門周邊地區舉辦以“醫學人文”為論題的國際會議,陳嘯宏副部長親率衛生部代表團出席和發表演講,中國醫師協會及內地20省市代表。尚有香港、台灣、美國、歐洲等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出席,世界衛生組織還發來賀電,時任特首何厚驊,中國衛生部陳嘯宏副部長,中國醫師協會殷大奎會長給大會發來了賀詞,大會主講嘉賓層次很高,大會規模很大,也很成功。

得從容,得溫馨,仁心無界

醫術、醫德、仁心、服務,是何獻瑞先生杏林人生的關鍵詞,而規律和從容則是他閑適生活的主線,每天,他都依循平素的習慣,有條不紊地行進工作、休息和學習,心態從容而身體康健。偶然閑暇,他喜歡行萬裏路,到各地各國旅遊觀光,尤其向往一些曆史文化名城,在厚重的曆史中,體驗時間魅力,感受生命價值。

同時,家庭的溫馨,更讓他的心靈有了永遠的港灣,太太是一位文學工作者,著書立言,一個為人們的身體帶來福音,一個為人們的精神奉上慰藉,可謂相得益彰,夫唱婦隨。膝下的兩個孩子也頗有出息,長子承父誌,留學海外知名醫學院,幼子專攻統計學,從事可行性計劃評估工作,一家四口人,其樂融融。

目前,除了繼續行醫之外,何獻瑞先生還在不停地學習,終生學習是他一貫追求,能學無止境,是對工作的必然補充,也是自己的愛好使然,更是職業境界的提升,隻因他心裏裝有病人,急病人之急,醫者仁心,仁心無界!

【人物簡介】

何獻瑞醫生,1979年定居澳門,澳門知名執業醫生。現擔任澳門執業西醫公會理事長、中國衛生部醫院管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衛生部全科醫學研究發展中心顧問、澳門特別行政區防治艾滋病委員會委員、澳門衛生局《醫療與健康》雜誌副主編、國際華夏醫藥學會常務理事、澳門血液腫瘤科學會理事、澳門護肝會副會長、澳門婦女聯合會醫事顧問、澳門弱智人士家長協進會醫事顧問、澳門義工協會醫事顧問等社會職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