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慶祝澳門“回歸”十周年拍攝的大型電視紀實節目——《走進澳門》,於慶典來臨之際,在多個電視台播出,受到了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其中,在展現澳門各行各業人士風采的一期中,澳門執業西醫公會理事長何獻瑞先生作為一位醫生,在短短二十分鍾內,深情感慨地講述了在澳生活、治病救人、服務業界和社會的心路曆程,以及對澳門,對祖國深深的眷顧和依戀之情。
影集裏,何獻瑞醫生的故事,脈絡清晰,語言樸實,然而,平凡中卻孕育著感人的情愫。在四十餘年漫漫的行醫生涯中,他不但醫術精湛,而且醫德醫風高尚,澹泊名利,患者的一句“謝謝”成為他收到的最滿意的饋贈和最豐厚的酬勞;無論是生活在內地和澳門,還是移居海外,對澳門及祖國,他永遠都是“臣心一片磁針石”,始終赤心不已!
因夢想,因情感,心屬澳門
何獻瑞醫生祖籍廣東中山,成長於內地,並在內地醫學院獲臨床醫學學士學位。1979年來到澳門定居。“當踏足澳門,我的兄弟都來接我,考慮的首要問題,就是選擇留在澳門抑或即赴香港。由於當時香港政府不承認內地學曆,而澳門則認可,為了我的醫生夢想和追求,我毅然選擇了留在澳門。”
當時的澳門,經濟落後,依賴於製衣等簡單的手工業和漁業,生活水平普遍不高。然而,為了夢想,他義無反顧地選擇了澳門,不久,他領取到醫生執照,創辦自己的診所。開始了在濠江三十餘年的懸壺濟世生涯。在工作之餘,為了適應澳門的特殊情況,更好地服務於不同人群,他積極進修英語和學習葡語,從基礎學起,一點一滴積累,正因為如此,他成為擔任五星級凱悅酒店的第一位華人顧問醫師,開創了該酒店之先河。
無論何時何地,麵對各種求醫人群,何獻瑞醫生始終秉承著尊重生命、關愛生命、一切醫療行為以患者的利益為首要考慮的醫學人文精神來為他的患者服務。在他的心目中,病人無分貧富貴賤、種族宗教、男女老幼,生命都應被珍視。因此,維護人的健康,為患者減除病痛,成為何獻瑞醫生畢生的工作追求。他說:“我畢生最大的願望是做一個品格高尚,醫術精湛的醫生,病人的康複和一聲‘謝謝’,比什麼都更能讓我開心。”正是:“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於此。”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基於讓孩子們接受更佳的教育的考慮,何獻瑞醫生舉家移民新西蘭。在異國他鄉的幾年內,雖身在海外,但他卻心繋故園,夢繞祖國,一直北望著遠隔重洋的祖國和親人,他在家瑞安裝電視衛星天線,收看國內的電視節目,關注祖國和澳門的建設發展。終究故土難離,舊情難舍,2002年,他踏上回家的路,回到了澳門,再次聽到親切的鄉音,熟悉的麵孔和視之如親友的往日患者,都讓他倍感溫馨,感到這才是他生活和事業的源泉,紮根的地方。這是他對澳門情感的一次回歸。
“回歸後的澳門,發展迅速,人們生活水平極大提升。在澳門四百年曆史中,今天可以說是澳門發展的最佳時期,現在在澳門沒有看不起病的人了。”何獻瑞醫生不無感慨地說。回到澳門後,他又回到了至愛的崗位,在診所繼續為視之如友的患者服務。
是病人,是親友,杏林春暖
在澳門,醫療衛生係統分為公立和私立兩大部分,毋庸置疑,私立診所是澳門醫療服務係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何獻瑞醫生辦的診所,即屬於這一部分。
年近古稀的他,每天早上按時來到診所,細心地為病人診治,一絲不苟,以其專業技能和誠摯的服務精神取得患者的信賴,每天8小時的應診時間總忙個不停。問他何不頤養天年,而要繼續忙碌服務的緣由,他笑著回應說:“如果僅擁有專業技術而不運用到為社會、為民眾服務,一切專業技能都將變得毫無意義。另一方麵,現在的我早已衣食無憂了,繼續執業也是對醫生專業的一份熱愛和執著,我早已經將病人當做朋友和親人了。”
何獻瑞醫生很早加入了澳門執業西醫公會並連任三屆理事長之職務,而且任中國衛生部醫院管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全科醫學研究發展中心顧問等等多重社會職務。同時作為一位經驗豐富,行醫多年,了解內地和澳門醫療狀況,亦明了西方醫療事業發展路向的醫生,他心中早就醞釀著不少醫療改革思想。其中的一條,便是發展基層家庭醫生製度。他介紹說:“醫療改革的最終目標是令全社會人人都得到公平、有效、基本的醫療保障。”實施基層家庭醫生製度乃必由之路。如今很多醫療製度先進的國家和地區都實施了家庭醫生製度,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健康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基層家庭醫生製度已是世界醫療發展的一大必然趨勢。
作為澳門執業西醫公會理事長,何獻瑞醫生和公會同仁,積極籌劃推動澳門家庭醫學的培訓,對私人醫生進行全科係統培訓。為澳門基層家庭醫生製度的發展提供基層人才資源,據他介紹,2005年在政府支持下,與香港中文大學等機構合作,開始了第一屆家庭醫學文憑課程培訓,現已進入第四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