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困難中走出來,何潤生先生用知識改變命運,給人們講述了一段自強不息的故事;當自己能力允許後,他積極參與到社會服務中,力所能及地幫助更多人,續寫著人生的價值,隻不過已經是站在了為他人謀福利的起點上;而如今,當選為澳門立法會議員,更是讓他站在了新的高度,更能以全新的視角去服務澳門,服務民眾,為發展為和諧,建言獻策,奉獻力量。
困難勵誌,感懷澳門發展
何潤生先生是澳門本地人,也可以說,是澳門由昔日小城,逐步走向國際化城市的見證者之一。而他本身的發展,也與之相似,出生於貧困家庭,靠著自強不息地奮鬥,成為澳門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客戶總監。
“我出生在一個普通的家庭,兄弟姐妹眾多,從小就需要我去奮鬥。”何潤生先生回憶說,“當時的澳門,遠不及現在這麼繁華,沒有什麼產業,隻有一些簡單的產業,紡織、捕魚等。”正因如此,從小他就很刻苦,完成學業後,便進入了銀行,一直工作至今。“當時的澳門,沒有什麼大學,我也是根據工作的需要,知識結構上缺少什麼,就積極補充什麼。”當年,為了能更好地勝任工作,他白天上班,晚上上課,堅持自修,多年堅持不懈地學習,讓他在銀行方麵的基礎知識和專業知識,諸如證劵、會計等方麵,都取得了豐碩成果。“知識就是力量”,刻苦學習讓他在銀行裏漸漸提升,前後出任過分行的行長、物業管理方麵的總經理,在行政方麵的管理,也有著豐富的經驗。他現為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客戶總監,主要負責維護客戶等工作。
個人的發展離不開社會的發展,何潤生先生說:“回歸前,政府很難會為澳門的長遠發展做出規劃;回歸後,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將澳門的產業發展定下以博彩業為龍頭,覆蓋其它產業的方針。因此,回歸後,澳門的發展有目共睹。這十年,經各方努力,澳門綜合實力大幅度提升,人均GDP名列亞洲前茅。”
因此,何潤生先生常言,澳門這十年翻天覆地的變化,既是“澳人治澳”的驕傲,也是“一國兩製”成功的典範。但在成績麵前,他保持著客觀的頭腦,他說:“博彩業的發展以及大企業的壟斷,讓很多中小企業的發展舉步維艱;同時另一方麵,博彩業的負麵影響也顯而易見,如何更好地定位它,使其更加健康有序地發展;還有,如何改變產業結構的單一化,如何做出適當調整,發展呈多元化,等等,都是以後澳門發展所麵臨的情況。”
當好議員,全心服務澳門
其實,如今的何潤生先生的人生重點,在幾個月前已經發生了轉移,不再是在銀行,而是在立法會裏。他介紹說:“現在我在銀行的工作,隻能算是輔助工作,主要為了更好地服務於社會。”2009年9月20日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四屆立法會選舉中,何潤生先生順利當選,並於10月16日正式上任,邁開了人生嶄新的一頁。眾所周知,澳門的立法會選舉采取的是一人一票的直選方式,何潤生先生當選充分證明了他在民眾方麵的信任度。
然而信任越多,責任越重,作為群力議員,何潤生先生更是肩負無數期待的目光。他說:“澳門是沒有政黨的,我是在群力促進會的支持下參選的。因此,在議員工作中,必須對他們負責,傾聽他們的聲音,全心為他們服務。”據了解,群力促進會並非固定組織,隻是各種團體、機構等,為參與選舉而臨時組建的,完成選舉後自行解散。他說:“雖然組織解散了,但是居民和坊眾對我的期待,是不會消失的,這些期待時時刻刻激勵著我,要細心、耐心做好份內的每一件工作。”
據介紹,作為立法會議員,工作主要分為三個部分,他說:“第一,立法工作。社會在發展,法律條文也應隨著改進,議員就是協助特區政府將滯後的法律完善,使其與時俱進;第二,認真聆聽市民的意見,並積極反饋到立法會,搭建市民和特區政府交流的平台;第三,監督政府依法合理施政。”
當選以來,何潤生先生經常深入基層,傾聽市民的意見,向立法會反映民情、民生、民聲,真正履行好作為一個議員的責任。特別是對社會的弱勢群體,更是倍加關注。他說:“一些孤寡老人、單親家庭,他們才是最需要幫助的,社會要想和諧,更需要為他們服務好。”
正是秉承“全心服務”的理念,他勤勤懇懇,同時開設有議員辦事處,以便和居民聯係溝通。工作四個月後,他所做出的成就可謂有目共睹:立法會的每次大會,都爭取發言,前後七次;每個星期都向政府提出書麵質詢,總共十七次;關於社會上的議題,在相關媒體上發表意見四十餘次;辦理個案,三百三十七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