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想多向你講些他的故事,可我又怎能講得了呢?
當愛變得廣大無邊時,言語自然也就少了。
當記憶超載之時,自然變得深沉無語。
彼得
談鄰居
有一次耶穌在迦百農城說:
“你的鄰居,是住在隔壁的、你的另一個自己。當靈魂相識之時,一切隔牆都將坍塌。
“你要像愛你一樣地愛那個自己。
“鄰居也是你所不了解的萬能之神的一種形象。
“你的鄰居是一片田地,你的希望之春身披綠衣在那裏徜徉漫步,你的需求之春安臥那裏夢想著雪積如山。
“你的鄰居是一麵明鏡,可以照見你的容顏;你會發現,一種你所不知的歡樂和不曾有過的憂傷,為你的容顏增光添彩。
“我希望你像我愛你一樣愛你的鄰居。”
我問他:“不愛我的鄰居,又貪圖我的錢財,想占有我的財產,我怎麼能愛他呢?”
他回答道:“你在前麵耕地,你的雇工跟在你的後麵撒種,這時有隻鳥兒在啄食你丟下了的幾粒種子,你會停下來朝後看,或者丟下犁杖趕飛鳥兒嗎?
“你如果那樣行事,你就不配獲得日後的豐收果實。”
耶穌這樣說,使我感到害羞,我隻有默默無語。但是,我並不驚怕,因為耶穌在朝著我微笑。
耶路撒冷一鞋匠
談一位中立者的看法
我不喜歡耶穌,但我絕不討厭他。
我聽他講話,不是聽他講的道,而是聽賞他那銀鈴般的聲音;他的聲音令我感到快慰。
他所講的一切,使我難以理解;但是,他那抑揚頓挫的聲調,卻久久縈繞在我的耳際裏。
其實,若沒有跟我談起他的教誨,我簡直弄不清他究竟支持猶太人,還是反對猶太人。
瑪利亞的鄰居拿撒勒的蘇珊娜
談耶穌的童年和青年時代
我認識耶穌的母親瑪利亞,還是她成為木匠約翰的妻子之前;當時,我也還沒有結婚。
在那些日子裏,瑪利亞常看到種種幻象,聽到各種聲音,常談到天使在夢中訪問她。
拿撒勒的居民都很留意她,觀察她的來去行蹤,用溫和的目光注視她。因為她的前額上傲骨高高,闊步中包含著某種威嚴。
有些人說:“她有些瘋瘋癲癲。因為她隻為自己的使命才出門。”
她還很年輕時,我就認為她已是老嫗。因為她花季裏便有收獲,春天裏就有成熟的果子。
她出生、成長在我們中間,然而她卻像從北國遷移而來的異鄉人。她的二目常常含著一種驚異神色,就像還不熟悉我們麵孔的人一樣。
她高傲似古代女先知米利暗;米利暗是亞倫的姐姐,曾帶著她的兄弟們從尼羅河穀一直走到荒原。
後來,瑪利亞與木匠約瑟訂婚了。
瑪利亞懷耶穌時,常到丘山中散步,伴著黃昏回家,二目中總是噙著快活而憂傷的神情。
耶穌出生時,我聽說瑪利亞對她的母親說:“我不過是株尚未修剪的樹,就請你照料這顆果實吧。”
接生婆瑪麗聽到了這句話。
三天後,我去看望瑪利亞。我發現她的二目中含著驚異神色。我還看到她的乳房豐隆高聳,雙臂抱著自己的頭生兒,如同貝殼緊抱珍珠。
我們大家都喜歡並關懷瑪利亞的嬰兒。那嬰兒給我們送來一股溫暖。嬰兒的心髒搏動伴隨著生命的腳步。
春去秋來,四季更替,孩子長成了一個少年,笑容常在,卻很少出門遊逛。
我們都不知道那少年在想什麼;在我們看來,他好像不是我們的同時代人。
他勇敢過人,敢於冒險,但從沒有人責斥過他的行為。
他總是主動找別的孩子玩,而不是別的孩子來找他。
當他十二歲時,有一天,他手拉著一個盲人過溪流,安全地將盲人領到了大路上。
盲人深懷感激之情問他:“小孩子,你是誰?”
他回答:“我不是小孩子,我是耶穌。”
盲人又問:“你的父親是誰?”
他答道:“我的父親是上帝。”
盲人笑了,說道:“你說得多好,我的孩子。不過,誰是你的母親呢?”
耶穌回答說:“我不是你的小孩子。我的母親是大地。”
盲人說:“那麼,我是由上帝與大地的兒子帶著過河的啦。”
耶穌回答道:“你去哪裏,我就領你去哪裏。我的眼睛總是跟隨著你的雙腳。”
耶穌像我們花園裏高貴的椰棗樹一樣漸漸長大成人了。
當他十九歲時,他就像赤鹿那樣漂亮。他的二目透出蜂蜜一樣的清澈,充滿著對日月的驚異神情。
他的口裏噙有沙漠上的羊群對湖水的渴望。
他常在田野上獨自行走。我們和拿撒勒的少女們的眼常跟隨著他。
愛在美的麵前總懷著羞色,然而美卻永遠伴隨著愛。
歲月準許耶穌在廟堂和加利利的花園裏宣教講道。
有幾次,瑪利亞跟著耶穌,去聽他講道,聆聽那發自她的內心深處的聲音。
但是,當耶穌及其愛戴的人們到了耶路撒冷時,瑪利亞便不想去了。
因為我們這些來自北方的人,經常在耶路撒冷大街上遭到嘲笑,即使我們帶著供品去聖殿時也難逃避。
瑪利亞自尊心強,不願屈服於南方人。
耶穌訪問過東方和西方的其他地區。他訪問過什麼地方,我們不得而知,但我們總跟著他。
但是,瑪利亞總是在家門口等著。
每天晚上,她總是注視著大路,等著耶穌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