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圖書版權貿易存在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 “象征性”走出,版權經理激勵機製不完善,版權輸出經濟效益低下
2005年,圖書版權貿易“走出去”戰略實施,09年版貿“井噴”,11年出版業全麵改企,這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圖書版權貿易的發展,輸出量有所增加,對於我省文學類圖書版權的出口,不僅轉讓費不高,印刷次數也相當少,大量的版權輸出僅能算是“象征性”輸出,這就使得圖書的社會影響和經濟效益頗低。主要的原因是關注我省發展的外國人,多為社會精英,但精英畢竟是少數;而占多數的民眾,想深入地了解江蘇,最佳路徑之一是圖書。我省輸出較多的是文學類和名家名作,但是這類作品很難翻譯的原汁原味,雖然很多人才有很好的語言功底,但對文化不太了解,而翻譯的好壞直接決定圖書在海外市場的接受度,東南亞地區與我省存在文化共性,自然也就成為我省圖書版權輸出主要集中地區,但歐美國家與我省在閱讀習慣、為人處世等方麵都存在較大差異,且其科技發展與經管類前沿課題都走在世界前列,所以我省的社科類、科技類圖書版權輸出在歐美市場競爭力較弱。即使有些合作意向,有時也不一定能真正實施。其次,政府設立的出版基金也多用於支付翻譯和圖書製作的成本,海外公司是最大受益方,我省的版權輸出方隻能達到微薄的版稅收入及考核的獎勵。微薄的收益使得版權銷售的版權經理沒有太多的激勵機製,從而消極對待圖書版權的海外銷售情況。此外,我省外向型業務產業鏈尚未形成,圖書版權貿易在印刷複製、電子出版、數字出版、包裝、動漫等業務的輸出上並沒有起很大的帶動作用,最終使得我省的圖書版權輸出量大利薄,社會效益大於經濟效益。
(二) 選題資源不夠重視,版權輸出定位方向不準確,文化軟實力缺失
圖書版權貿易最為薄弱的環節是內容提供。不同國別的人關注的重點不一樣,美國人喜歡商業和經濟,英國人關注娛樂與明星、體育,德國人喜歡科技,法國人喜歡文化與藝術,然而出版社機製設置不完善,我省隻有江蘇譯林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等幾家大型的出版社設立了對外合作部,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等中型出版社是在總編室下設版權部,版權部通過總編室與社內其他編輯部門溝通和協調工作,總編室負責經手社內所有選題,再將選題信息和資源提供給版權經理,但是我省很多小型出版社都是由編輯個人從事版權貿易,且其版權貿易多以引進為主,基本上不做輸出,這類出版社大部分沒有專門的部分和專人負責,對選題資源不夠重視,也沒有很好的渠道能夠獲取相關資源和信息,對於整體上哪些圖書適合推向海外市場不夠了解,外國出版商對我省的圖書有較大的潛在需求,但是這樣的需求信息卻不能及時得到反饋,更不用說策劃和出版“外向型”圖書版權。並且我省對於圖書版權輸出的定位不夠準確,很多出版社通常將目標市場定在英美國家,往往忽視一些小國,但從實踐經驗來看,英美國家對於我省輸出的圖書版權興趣不大,反而被我省忽視的澳大利亞、意大利、新加坡等國家輸出的效果較好,接受程度較高。其次,我省文化軟實力比較缺失,輸出的多是一些中低端產品,在國外還無法形成較大的影響力。雖然近幾年我省兒童圖書輸出有所起色, 主要是因為兒童圖書體現出的文化差異較小,但問題是這類圖書幾乎每個國家都會有自己的專業團隊和品牌,他國再好的類似讀物隻能是補充,有的國家為了保護本國的圖書生態出版市場會限製此類圖書的引進。此外,我省社科、科技類圖書原創性、學術性、普及性和品牌性還有待加強,這也造成了我省社科類、科技類圖書輸出難的困境。
(三) 版權引進途徑多,輸出途徑少,人才缺失,版權代理機構不完善
我省在版權引進上的途徑要遠多於輸出途徑,比如,對於日、德、法等國圖書可以直接向作者取得授權;美、英等國的圖書可以直接與書籍出版者聯係授權;在美、英等發達國家,版權代理極為普遍,也可以聯係版權代理人;我國港台地區的出版公司資金實力較為雄厚,從國外引進版權相對較容易,且我省與台灣地區已形成圖書版權貿易合作夥伴關係,可以通過台港出版公司引進版權;此外我省逐漸采用合作出版的方式引進圖書版權,這種方式對於單純引進美、英等國的中文版權有很大幫助。但是我省的圖書版權的銷售渠道卻沒有打開,很多出版社是版權經理直接負責版權銷售,但是版權貿易對從業人員的要求非常高,而目前外向型編輯出版人才、了解國際市場的營銷人才和高層次的翻譯人才嚴重缺乏,出版單位吸引人才、培養人才的激勵機製尚不健全,許多出版社的版權經理人並非從業內人士選拔,更多的是由年輕的沒有經驗的人員出任,或者僅懂法律,略通外語,或者僅懂外語,對選題、編輯不甚了了,還有的單位由編輯兼任,臨時應付。此外,我省的版權代理機製尚不完善,18家出版社中僅僅有四五家開展版權貿易。大多數的版權代理機構僅僅向作品使用者代理收轉版權使用費、提供版權法律谘詢和圖書代理等基礎性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