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江蘇省圖書版權貿易結構性困境分析(1 / 3)

江蘇省圖書版權貿易結構性困境分析

服務貿易

作者:張倩 竺杏月

江蘇省作為一個文化大省,為國家乃至世界創造了很多優秀的作品,其圖書版權貿易的開展,使得江蘇省的文化引入了不少外國文學的色彩。江蘇省出版社借鑒了很多國外出版社的經營方式和圖書生產模式,不斷地改進自身機製,縮短了與世界知名出版社的差距。江蘇人民出版社、江蘇鳳凰科學技術出版社如今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牌特色,為中國的圖書出版事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版權貿易步伐的加快還成功塑造了我省的國際知名品牌出版社和品牌出版產品。以出版海外文學和社科圖書為主的譯林出版社,多年來因引進量大、圖書質量高、暢銷品牌多而為海內外出版業所矚目。江蘇省的圖書版權貿易也是江蘇省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版權貿易不僅使得江蘇省各大出版社規模收益增加,也帶動了版權代理等相關文化產業的發展。盡管如此,江蘇省圖書版權貿易仍存在一些結構性的問題,需要探討。

一、圖書版權貿易存在的結構性困境

(一)數量結構困境

江蘇省版權貿易逆差一直存在。2008年到2012年,江蘇省版權貿易輸出引進比例從1:3.8上升到1:4.7。就圖書版權貿易而言,數量上,輸出引進比例2012年被進一步拉大,比例高達8.63;品種上,江蘇省圖書版權輸出的品種遠遠超過引進的品種;金額上,江蘇省圖書版權貿易逆差的情況在2010年之後有所改善,2012年基本持平,輸出金額與引進金額分別為15.89萬美元和15.32萬美元。由此看出,雖然圖書版權輸出的量和品種都遠遠超過引進的量和品種,但收支卻幾乎平衡,這說明江蘇省圖書版權貿易效益不高,出口內在價值較低。

(二)區域結構困境

江蘇省圖書版權輸出地和引進地分布不平衡。江蘇省圖書版權貿易的引進主要分布在新加坡、韓國等東南亞 國家和中國香港及中國台灣地區,而輸出地主要分布在美國、澳大利亞等歐美國家及中國台灣等地區,2010年開始,我省與日本逐漸實現圖書版權貿易對接。2012年,引進品種新加坡1種,日本1種,中國台灣409種,中國香港130種,輸出品種日本1912種,中國台灣1928種,美國748種,澳大利亞696種,新加坡10種,其他國家48種。這說明我省的圖書版權並沒有得到大部分國家的認可,我省的圖書版權貿易結構依舊需要有目的的調整。同時也說明我省對於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圖書感興趣程度不深,還是有一些固步自封的思想在裏麵。近幾年來我省與台灣地區的圖書版權合作增加,這是國家政策的推動所營造的良好的文化經濟環境。此外,無論在圖書版權引進和輸出上,很多國家還沒開墾出來,比如非洲國家,南美洲等一些國家,西語出版業作為世界第二大市場及世界最大的翻譯圖書出版市場,與我省的版權貿易也有待開發。

(三)內容結構困境

我省的圖書版權引進輸出的種類不平衡。2007年,在全國評選的81種引進版社科類和25種科技類優秀圖書中,江蘇圖書分別占5%和8%,文學版權類的書輸出不到0.2%;2013年,在全國評選出的100種輸出版優秀圖書當中,江蘇隻占3%,在50種引進版社科類優秀圖書和30種科技類優秀圖書當中,江蘇分別占6%和10%。我省在科技類、社科類、兒童科普類圖書版權引進量較多,其中社科類主要分散於文學、經濟管理、政治、曆史等各類圖書中,輸出圖書主要是文學類和名家名作,這說明我省正麵臨著版權貿易內容結構單一的困境。

(四)貿易方式困境

近幾年我省基本使用版權許可、版權轉讓、合作出版的方式進行版權貿易。合作出版即不同的國家間的出版商就同一選題,共同投資,共享版權,同時印製出版和發行的貿易方式。我省采用這種圖書版權貿易方式降低了我省出版社的出版成本,減少了風險,使得更多的出版單位願意進行這種形式的版權貿易。這種貿易形式還有利於擴大我省的圖書市場容量。盡管如此,圖書版權許可、雜誌使用許可、簡體翻譯授權繁體使用、合作開發定向出版等版權輸出的“組合模式”應用並不是很多,從實踐來看,江蘇省圖書版權貿易的方式還存在較單一的問題。